时间:2021-05-18
SATA硬盘有电源和数据一长一短两个接口,而ToshibaQ300 Pro上的“第三个接口”实际上是一组4针跳线。由于Q300Pro在这里并没有安装跳线帽,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4针的“接口”:
IDE接口硬盘上跳线是必不可少的组件:
IDE数据线可连接两块硬盘,为了区分主盘和从盘关系,IDE硬盘/光驱上都会有8~10针的跳线位,根据硬盘品牌的不一样,跳线方式所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在1998年后,大多数主板已经支持通过数据线自动判断主从盘,只要把控制数据线自动选择的跳线短接,就可实现自动设定。
ATA时代之后,由于一根数据线只能连接一块硬盘,跳线设定主从盘的需要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很快又遇到一个问题,当SATA2.0标准刚刚推出的时候,VIA与SIS的部分主板芯片组由于不能正确识别SATA速率而无法识别新的SATA2.0硬盘。硬盘厂商只得再次为SATA硬盘添加跳线,以便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由用户指定,让硬盘强制工作在SATA1.0标准下,提升硬盘的兼容性。
SATA3.0时代也已有很多年,过去有兼容性问题的主板也早已退役。没有了兼容性问题,跳线又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那么现在少数硬盘上依然保留的跳线是做什么用的呢?它还能主动限制SATA速率吗?储存极客从古董硬盘上拆下了一颗跳线帽,准备做个试验:
蓝色的跳线帽可以短接任意两个临近的针脚,4个针脚意味着有3种不一样的组合,由于ToshibaQ300 Pro的标签上并未给出这些针脚的定义,储存极客将三种组合所有试了一遍:
结果表明无论是那种安装方式,跳线都不会对ToshibaQ300 Pro的接口速率产生影响,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到的传输模式永远是SATA 3.0(6Gbps):
HDTune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通过AS SSD Benchmark测验可以看到,ToshibaQ300 Pro确确实实工作在SATA3.0传输模式下:
小编认为,这些依旧存在的跳线有可能是被制造商保留用作调试运用的,在工厂模式下可进行一些数据传输。比如希捷7200.10固件门时期,就有网友通过跳线连接TTL线实现了对硬盘的修复。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硬盘上的跳线对于用户而言已经不再有用,硬盘的传输模式都已实现自动识别,固件升级也无需对跳线进行设定。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固态硬盘的电源线在固态硬盘和电脑相互连接之间的USB插口,当固态硬盘上的USB插口和电脑进行连接时,电脑通过USB插口自动给固态硬盘供电,此时固态硬盘开始工作。
固态硬盘做系统盘和做缓存盘有什么区别,我买了一块64GB的固态硬盘,想知道是直接将系统和游戏安装在固态硬盘上效果明显,还是用固态硬盘做缓存盘效果好。用固态硬盘直
硬盘跳线设置的方法很简单,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
如何将资料快速移到另一块硬盘上?硬盘有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混合硬盘(HHD)。很多朋友都会将资料存储在硬盘上,所以硬盘之间的互拷是经常的。下
固态硬盘读取速度快,体积小,很多人都拿固态硬盘来当系统盘,也就是在固态硬盘上装系统,固态硬盘装系统需要4k对齐才能发挥出速度,那么固态硬盘先装系统还是先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