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9
C++有析构函数这个东西,能够很好地在对象销毁前做一些释放外部资源的工作,但是java没有。Object.finalize()提供了与析构函数类似的机制,但是它不安全、会导致严重的内存消耗和性能降低,应该避免使用。best practice是:像java类库的IO流、数据库连接、socket一样,提供显示的资源释放接口,程序员使用完这些资源后,必须要显示释放。所以可以忘记Object.finalize()的存在。JVM启动的时候,会创建一个Finalizer线程来支持finalize方法的执行。
关于引用和引用队列,java提供了4种引用类型,在垃圾回收的时候,都有自己各自的独特表现。ReferenceQueue是用来配合引用工作的,没有ReferenceQueue一样可以运行。创建引用的时候可以指定关联的队列,当GC释放对象内存的时候,会将引用加入到引用队列,这相当于是一种通知机制。当关联的引用队列中有数据的时候,意味着引用指向的堆内存中的对象被回收。通过这种方式,JVM允许我们在对象被销毁后,做一些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JVM提供了一个ReferenceHandler线程,将引用加入到注册的引用队列中。
finalze机制是先执行Object.finalize()中的逻辑,后销毁堆中的对象;引用和队列机制,先销毁对象,后执行我们自己的逻辑。可以看到:使用引用和队列机制效率更高,因为垃圾对象释放的速度更快。如果是监控对象的销毁,那么最适合的是幽灵引用,如sun.misc.Cleaner就是使用幽灵引用,达到监控对象销毁的目的,NIO中使用的就是这个。
以上这篇关于finalize机制和引用、引用队列的用法详解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本文实例讲述了Java引用队列和虚引用。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一点睛引用队列由ReferenceQueue类表示,它用于保存被回收后对象的引用。当联合
Java中This用法的实例详解用类名定义一个变量的时候,定义的只是一个引用,外面可以通过这个引用来访问这个类里面的属性和方法。那们类里面是够也应该有一个引用来
java内存管理分为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都不需要程序员负责,垃圾回收的机制主要是看对象是否有引用指向该对象。java对象的引用包括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从三个方面来说,主要有方面的措施: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垃圾回收机制、内存池机制。一、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Python内部使用引用计数,来保持追踪内存中的对象,所有
引用计数Python默认的垃圾收集机制是“引用计数”,每个对象维护了一个ob_ref字段。它的优点是机制简单,当新的引用指向该对象时,引用计数加1,当一个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