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2
我们在使用其他语言的库做编码转换时,对于无法理解的字符,通常的处理也只有两种(或三种):
但是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不靠谱,我们处理的文本总会出现那么些不和谐因素,比如混合编码。在这种情况下,又回到了上面的处理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python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呢?
答案是,有!
python的编码转换流程实际上是两段式转换:
source -> unicode -> dest首先将字符串从原始编码转换成unicode。再将unicode转换成目标编码。
第一步我们一般采用decode()或者unicode()这两个函数完成。
第二步我们使用encode()函数完成。
在这里我们说的黑魔法就是在第一步实现。
decode和unicode函数都有一个叫做errors的可选参数。看看官方的描述:
这个参数通常有三种值:
好了,看到最后一句话了吗?好戏上演了!
模块codec有一个函数叫做register_error。他的作用让用户可以注册自定义的errors处理方法。
用来处理UnicodeDecodeError。
我们看看函数原型:
codecs.register_error(name, error_handler)name: 错误处理的名称。用以填写在decode函数的error参数中。
error_handler: 处理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异常参数。
返回一个tuple,该tuple有2个元素,第一个是纠错后的字符串,第二个是继续decode的起始位置
有了上面的基本概念。我们看下具体实现:
def cjk_error(e): if not isinstance(e, UnicodeDecodeError): raise TypeError("don't know how to handle %r" % exc) if exc.end + 1 > len(exc.object):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the object too short!') ch1 = ord(exc.object[exc.start:exc.end]) newpos = exc.end + 1 ch2 = ord(exc.object[exc.start + 1:newpos]) sk = exc.object[exc.start:newpos] if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7E<=ch2<=0xFE): # GBK return (unicode(sk,'cp936'), newpos) if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A1<=ch2<=0xFE): # BIG5 return (unicode(sk,'big5'), newpos)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 codecs.register_error("cjk_replace", cjk_replace)上面这个是我从网上copy的。开始我觉得很不错,但是后来发现是个很不经推敲的算法。
比如utf8和gbk在前两个字节就有交集的部分。当一个utf8的字符串以gbk编码decode的时候,出现错误是从第三个字节开始(前两个字节也能够在gbk编码范围中对应到一个汉字)。
如: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做了下改进:
import codecdef cjk_replace(e): if not isinstance(e, UnicodeDecodeError): raise TypeError("invalid exception type %s" e) src = e.encoding if src in ('gbk','gb18030', 'big5'): beg = e.start - 2 if beg >= 0: try: return unicode(e.object[beg:e.end], 'utf8'), e.end + 1 except: pass if exc.end + 1 > len(exc.object):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the object too short!') ch1 = ord(exc.object[exc.start:exc.end]) newpos = exc.end + 1 ch2 = ord(exc.object[exc.start + 1:newpos]) sk = exc.object[exc.start:newpos] if src != 'gbk' and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7E<=ch2<=0xFE): # GBK return (unicode(sk,'cp936'), newpos) if src != 'big5' and 0x81<=ch1<=0xFE and (0x40<=ch2<=0x7E or 0xA1<=ch2<=0xFE): # BIG5 return (unicode(sk,'big5'), newpos) raise TypeError('unknown codec !')codecs.register_error("cjk_replace", cjk_replace)当然,这个逻辑其实还是不够严谨的。虽然对于这种混合编码这种畸形活处理有点较真儿。
不过既然python提供这样的能力,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下,我们怎么可以做的更好?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Python2.5之后引入了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manager),算是Python的黑魔法之一,它用于规定某个对象的使用范围。本文是针对于该功能的思考总
常用HTML编码之urf-8编码转换为gb2312编码或者gb2312转换为utf-8编码快速转换设置,这里pCSS5介绍使用DW软件快速转换转化设置教程。HT
对于python2.7字符串在Python2.7内部的表示是unicode编码,因此,在做编码转换时,通常需要以unicode作为中间编码,即先将其他编码的字符
前言border边框属性可以说是我们在网页布局中最常用不过的一个属性之一。border它不只是边框,它还有很多非常有用的“黑魔法”哈,让
我们知道C#是非常先进的语言,因为是它很有远见的“语法糖”。这些“语法糖”有时过于好用,导致有人觉得它是C#编译器写死的东西,没有道理可讲的——有点像“黑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