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2
实现过程
from keras import backend as Kdef Precision(y_true, y_pred): """精确率""" tp= K.sum(K.round(K.clip(y_true * y_pred, 0, 1))) # true positives pp= K.sum(K.round(K.clip(y_pred, 0, 1))) # predicted positives precision = tp/ (pp+ K.epsilon()) return precision def Recall(y_true, y_pred): """召回率""" tp = K.sum(K.round(K.clip(y_true * y_pred, 0, 1))) # true positives pp = K.sum(K.round(K.clip(y_true, 0, 1))) # possible positives recall = tp / (pp + K.epsilon()) return recall def F1(y_true, y_pred): """F1-score""" precision = Precision(y_true, y_pred) recall = Recall(y_true, y_pred) f1 = 2 * ((precision * recall) / (precision + recall + K.epsilon())) return f1补充知识:分类问题的几个评价指标(Precision、Recall、F1-Score、Micro-F1、Macro-F1)
四个基本概念
TP、True Positive 真阳性:预测为正,实际也为正
FP、False Positive 假阳性:预测为正,实际为负
FN、False Negative 假阴性:预测与负、实际为正
TN、True Negative 真阴性:预测为负、实际也为负。
【一致判真假,预测判阴阳。】
以分类问题为例:(word公式为什么粘不过来??头疼。)
首先看真阳性:真阳性的定义是“预测为正,实际也是正”,这个最好理解,就是指预测正确,是哪个类就被分到哪个类。对类A而言,TP的个位数为2,对类B而言,TP的个数为2,对类C而言,TP的个数为1。
然后看假阳性,假阳性的定义是“预测为正,实际为负”,就是预测为某个类,但是实际不是。对类A而言,FP个数为0,我们预测之后,把1和2分给了A,这两个都是正确的,并不存在把不是A类的值分给A的情况。类B的FP是2,"3"和"8"都不是B类,但却分给了B,所以为假阳性。类C的假阳性个数为2。
最后看一下假阴性,假阴性的定义是“预测为负,实际为正”,对类A而言,FN为2,"3"和"4"分别预测为B和C,但是实际是A,也就是预测为负,实际为正。对类B而言,FN为1,对类C而言,FN为1。
具体情况看如下表格:
A
B
C
总计
TP
2
2
1
5
FP
0
2
2
4
FN
2
1
1
4
感谢这两位的指正
精确率和召回率
计算我们预测出来的某类样本中,有多少是被正确预测的。针对预测样本而言。
针对原先实际样本而言,有多少样本被正确的预测出来了。
套用网上的一个例子:
某池塘有1400条鲤鱼,300只虾,300只鳖。现在以捕鲤鱼为目的。撒一大网,逮着了700条鲤鱼,200只虾,100只鳖。那么,这些指标分别如下:
精确率 = 700 / (700 +200 + 100) = 70%
召回率 = 700 / 1400 =50%
可以吧上述的例子看成分类预测问题,对于“鲤鱼来说”,TP真阳性为700,FP假阳性为300,FN假阴性为700。
Precison=TP/(TP+FP)=700(700+300)=70%
Recall=TP/(TP+FN)=700/(700+700)=50%
将上述例子,改变一下:把池子里的所有的鲤鱼、虾和鳖都一网打尽,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
精确率 = 1400 / (1400 +300 + 300) = 70%
召回率 = 1400 / 1400 =100%
TP为1400:有1400条鲤鱼被预测出来;FP为600:有600个生物不是鲤鱼类,却被归类到鲤鱼;FN为0,鲤鱼都被归类到鲤鱼类去了,并没有归到其他类。
Precision=TP/(TP+FP)=1400/(1400+600)=70%
Recall=TP/(TP+FN)=1400/(1400)=100%
其实就是分母不同,一个分母是预测为正的样本数,另一个是原来样本中所有的正样本数。
作为预测者,我们当然是希望,Precision和Recall都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但事实上这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矛盾的。比如极端情况下,我们只搜索出了一个结果,且是正确的,那么Precision就是100%,但是Recall就很低;而如果我们把所有结果都返回,那么比如Recall是100%,但是Precision就会很低。因此在不同的场合中需要自己判断希望Precision比较高或是Recall比较高,此时我们可以引出另一个评价指标—F1-Score(F-Measure)。
F1-Score
F1分数(F1 Score),是统计学中用来衡量二分类模型精确度的一种指标。它同时兼顾了分类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F1分数可以看作是模型精确率和召回率的一种加权平均,它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0。(出自百度百科)
数学定义:F1分数(F1-Score),又称为平衡F分数(BalancedScore),它被定义为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
更一般的,我们定义Fβ分数为:
除了F1分数之外,F0.5分数和F2分数,在统计学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其中,F2分数中,召回率的权重高于精确率,而F0.5分数中,精确率的权重高于召回率。
Micro-F1和Macro-F1
最后看Micro-F1和Macro-F1。在第一个多标签分类任务中,可以对每个“类”,计算F1,显然我们需要把所有类的F1合并起来考虑。
这里有两种合并方式:
第一种计算出所有类别总的Precision和Recall,然后计算F1。
例如依照最上面的表格来计算:Precison=5/(5+4)=0.556,Recall=5/(5+4)=0.556,然后带入F1的公式求出F1,这种方式被称为Micro-F1微平均。
第二种方式是计算出每一个类的Precison和Recall后计算F1,最后将F1平均。
例如上式A类:P=2/(2+0)=1.0,R=2/(2+2)=0.5,F1=(2*1*0.5)/1+0.5=0.667。同理求出B类C类的F1,最后求平均值,这种范式叫做Macro-F1宏平均。
本篇完,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以上这篇使用keras实现Precise, Recall, F1-socre方式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1.keras新版本中加入多GPU并行使用的函数下面程序段即可实现一个或多个GPU加速:注意:使用多GPU加速时,Keras版本必须是Keras2.0.9以上版
使用keras实现性别识别,模型数据使用的是oarriaga/face_classification的模型实现效果准备工作在开始之前先要安装keras和tens
基本概念precision:预测为对的当中,原本为对的比例(越大越好,1为理想状态)recall:原本为对的当中,预测为对的比例(越大越好,1为理想状态)F-m
一:递归实现 使用公式f[n]=f[n-1]+f[n-2],依次递归计算,递归结束条件是f[1]=1,f[2]=1。二:数组实现 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都是
使用keras时,加入keras的lambda层以实现自己定义的操作。但是,发现操作结果的shape信息有问题。我的后端是theano,使用了sum操作。比如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