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2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新语言,总是伴随着我们编程人员;有的时候,工作的需要,我们不得不去学习这些很炫的,很新的语言。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我这里只说学习),都无非就是学习那么几个大模块,基本语法,标准库,函数或面向对象,内存管理。而对于Lua的学习,前面几个模块我都已经总结完毕了,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总结Lua中的内存管理。
Lua在两个层面提供了对这些定制的支持。在较低层面,可以设置Lua使用的分配函数;在较高层面,可以设置一些控制垃圾收集器的参数,或者直接控制垃圾收集器。现在就开始这一篇的旅行吧。
分配函数
Lua是通过一个“分配函数”来完成所有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操作。当用户创建一个Lua状态时,必须提供这个函数。之前的代码中总是会用到一个luaL_newstate辅助函数,这个函数会以一个默认的分配函数来创建Lua状态。默认的分配函数使用了C标准库中的malloc-realloc-free函数,对于普通的应用程序这已经足够了,然而,要获取对Lua内存分配的完全控制也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用原始的lua_newstate来创建状态就可以了: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lua_State *lua_newstate(lua_Alloc f, void *ud);
这个函数接收两个参数:分配函数和用户数据。以这种方式创建的状态会调用f来完成所有的内存分配和释放。由于分配内存的策略很多,而对于lua_Alloc分配函数的分析和讲解,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这篇文章,只是对Lua内存管理进行简单的说明,让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有这么回事,那么我的这篇文章就达到目的了。
垃圾收集器
Lua在5.0版之前,都是采用的一种简单的“标记并清理”的垃圾收集器。这种垃圾清理的每个周期由4个阶段组成:标记、整理、清扫和收尾。Lua有时会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垃圾收集周期而暂停与主程序的交互。接下来,就对一个垃圾清理周期中的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标记阶段,Lua先将“根集合”中的对象标记为“活跃”。根集合中的对象就是Lua可以直接访问的对象,它们是注册表中的对象和主线程对象。然后,Lua将任何程序可以通过根集合对象访问到的对象也都标记为“活跃”。这样会使所有可到达的对象都标记为“活跃”了。
在开始清扫阶段前,Lua先要进入整理阶段。这个阶段为“终结函数”和弱引用table。首先,Lua遍历所有的userdata,找出所有未被标记且具有–gc元方法的userdata。然后,将这些userdata标记为“活跃”,并放入一个单独的列表中。这个列表在收尾阶段会用到。另一方面,Lua还会遍历所有的弱引用table,并根据弱引用设置删除其中未被标记的key和value。
在清扫阶段中,Lua遍历所有的对象。如果当前遍历到的对象未被标记,就收集它。否则,Lua就清除它的标记,从而为下一个收集周期做准备。
最后是收尾阶段,其中会根据整理阶段中生成的userdata列表来调用它们的终结函数。在最后才进行这些调用是为了简化错误处理。
对于垃圾收集器的一些API,这些API,我这里就不总结。而这篇文章也就到此结束了。一篇剪短的文章,只是带着大家过一下啊Lua的内存管理规则,对于细节的问题,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在以后的编程中,遇到了,再细说。Lua系列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以后,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还会继续添加新的Lua文章的。希望我的Lua系列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给我提出一些意见。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Lua使用基于被内置在Lua某些算法的垃圾收集自动内存管理。可以自动内存管理的结果,作为一个开发者:没有必要担心的对象分配内存。无需释放他们时,不再需要可将其设
这次要介绍的内容比较少,就一个——弱引用table1.无法超越人类智慧的智能——自动内存管理的缺陷我们都知道,Lua是具备自动内存管理的,好吧,也许有些朋友不知
浅析电脑物理内存显示错误的解决方法:很多用户都比较关心自己的电脑内存,因为这直接影响了电脑的性能,但是有不少电脑新手都有这样的疑惑,我明明是2G内存,怎么显示的
spark从1.6开始引入了动态内存管理模式,即执行内存和存储内存之间可以互相抢占。spark提供两种内存分配模式:静态内存管理和动态内存管理。本系列文章分别对
lua脚本Redis中使用lua脚本,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从Redis2.6.0后才支持lua脚本的执行。使用lua脚本的好处:原子操作:lua脚本是作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