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4
SQL Server 备份
前言
为什么要备份?理由很简单——为了还原/恢复。当然,如果不备份,还可以通过磁盘恢复来找回丢失的文件,不过SQL Server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到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先叫你备份一次再开始看文章了。∩__∩。本系列将介绍SQL Server所有可用的备份还原功能,并尽可能用实例说话。
什么是备份?SQL Server基于Windows,以文件形式存放资料,所以备份就是Windows上SQL Server相关文件的一个某个时间点的副本。根据备份类型的不同,副本的种类和内容也有不同。
备份类型有哪些?SQL Server 目前版本中,可用的备份类型有:完整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后称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部分备份,根据SQL Server版本不同,有些备份类型不支持,另外根据恢复模式的不同,某些备份类型也不支持。
什么是恢复模式?
很多人只把关注点放在备份上面,而没有在意恢复模式,其实所有的备份都应该从恢复模式作为切入点。恢复模式实际上是一个控制备份还原的行为的数据库级别选项。SQL Server 在当前所有发布版本中只有三种恢复模式:简单恢复模式(后面简称简单模式),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后面简称大容量模式),完整恢复模式(后称完整模式)。
本文从恢复模式开始,提醒一下,绝大部分的专业属于都会陆续解释,如果读者有不明白,可以继续往下看或者上网搜索:
1.简单模式,Simple recovery model:某些操作可以被最小日志化。这种模式下,不支持日志备份、时间点恢复和页恢复。且文件恢复功能仅限于次要数据文件中的只读文件。
2.大容量日志模式,Bulk-logged recovery model:和完整模式类似,有时候可以理解为完整模式于简单模式的过渡模式。这种模式对某些大容量操作进行最小日志化,支持完整备份中的备份还原策略,但是由于某些操作被最小日志化,所以不能保证时间点恢复。
3.完整模式,Full recovery model: 在这个模式下,所以操作都被完整记录下来,并且支持所有类型的备份还原策略。
默认情况下,新库会继承Model库的配置,包括恢复模式,也就是FULL模式。可以在创建或日常使用过程中修改,并且不需要重启服务。恢复模式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待日志的行为。
简单模式:
是三种模式中最容易管理的,可以进行完整,差异和文件备份,但是不能做日志备份。在这种模式下,每当Checkpoint 进程发生时,会自动把日志文件中不活动的日志(在日志备份一文介绍)写入数据文件,写入后,对应的日志文件中的空间就可供新事务使用,注意这种空间重用或者截断并不自动减少日志文件的物理大小,如果需要减少空间,需要使用DBCC SHRINKFILE/DATABASE等命令实现。让日志空间重用的过程叫做截断。在简单模式下这个过程称为自动截断(auto-truncate)。在这种模式下,日志通常不需要管理,但是对于单个的大事务,日志文件可能会增长得很快,这种情况下最好把批处理降为小的批。简单模式最主要的限制是不能进行日志备份,也就是说无法进行时间点还原。在一些测试,开发或者SLA要求不严格的环境下,可以使用这种模式。
完整模式:
这种模式下,所有数据库操作都被完整地记录在日志中,2008出现某些操作在这种模式下也还是最小化日志。并且不是自动截断。它支持任何备份还原策略,特别是时间点还原,在日志还原一章介绍。即使发生Checkpoint ,不活动的事务也不会截断到数据文件中。唯一能控制日志文件的只有日志备份,所以这种模式下日志备份极其重要,一方面提供时间点还原,另外一方面控制日志文件大小。
日志文件会完整保存自上一次日志备份后的事务。使用copy_only或者no_truncate选项均不会截断日志。
大容量日志:
这种模式是最少用到的,某些操作会被最小日志化,包含:
在这种模式下,会用bitmap image记录发生最小日志化的区。如果数据库故障导致数据文件不了用,并且日志尾部包含最小化日志,不能做日志尾部备份,因为这个操作需要访问数据文件中数据修改后的区。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容量操作,但是如果事务包含最小化日志,则不能进行时间点还原,只能还原到之前。
恢复模式扩展说明:
如上所说,恢复模式是数据库级别的配置项,在创建过程中及后续使用中均可修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尽量在规划阶段就做好配置,并且在创建过程中明确指定。
这个选项主要用于决定数据库是否可以(或者需要)做日志备份?什么事务需要被记录?还有是否可以做其他类型的备份还原操作等。
简单模式:
某些操作能被最小化日志,这里要说明一下,很多人以为简单模式下“不记录日志”,其实这是很严重的误解,会导致后续使用的很多问题,无论任何恢复模式,都会记录日志,只是记录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在简单模式下,日志备份选项被禁用,带来的影响是不支持时间点还原、页还原,而文件还原功能仅限于READONLY文件组中的次要数据文件。
简单模式是最容易管理的恢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行完整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和文件备份,但是不能进行日志备份。在日志备份一文会详细介绍,但是在这里要提一下,关于日志空间重用的问题,不管任何恢复模式,都会有一个系统进程在后台运行——CHECKPOINT,每当这个进程启动时,会把数据库的日志文件(通常就是LDF文件)中,非活动的事务写入数据文件,然后把这部分的空间标识为“可重用”,这个步骤称为日志截断,在简单模式下称为自动截断(auto-truncate),记住可重用不代表空间被清空,唯一可以清空LDF文件物理大小的操作是收缩数据库/文件操作。简单模式会自动执行这个截断操作,截断后,日志空间可被新事物重新使用,从宏观变现来说,就是LDF文件的物理大小不增加,或者增加缓慢,其实当使用简单模式,并且LDF合适的情况下,如果LDF物理大小还在增长,可能就需要引起注意。
由于日志的自动截断,导致简单模式下无法进行时间点恢复,也无法进行日志备份。但是对于对数据要求不高的系统,或者SLA(在还原基础一文中介绍)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环境,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日志的管理。但是不是意味着使用了这种模式,就不用管理日志了,对于一些大规模、长时间运行的批处理,会引起大量的活动事务,此时LDF文件依旧会迅速增长,引起一些潜在的问题。对此,尽可能把批处理拆分为多个、短事务。
简单来说,这种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易于管理,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缺点:
选择依据: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对于非常重要的数据库,无论当前数据库大小,都不要使用这种模式,详细内容参考还原基础中SLA的内容。
完整模式:
完整模式很多概念都是相对于简单模式来说的,这种模式下,所有操作被完整地记录在事务日志文件中,并且不会发生自动截断(除了数据库完全没做过最少一次完整备份),事务日志只有在事务日志备份发生时,才会截断到数据文件,并且使对应部分可用。这种模式能够执行所有类型的备份还原选项,特别是可以进行时间点恢复,保证数据接近0丢失。这是几乎所有正式环境(也称生产环境)使用的恢复模式。
优点:
缺点:
大容量日志模式:
这是用的最少的恢复模式,读者不要给名字忽悠了,见过很多人在进行大容量操作时切换到这种模式,然后操作完再切换回来,这种操作其实比较危险。不建议使用。另外,它支持日志备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时间点恢复。除了前面提到的可最小化日志的操作,其日常使用和管理与完整模式无疑。可以理解为是完整模式和简单模式的过渡。
缺点:
如果数据文件突然变得不可用,并且日志尾部包含了大容量日志模式下进行的最小化日志操作,那么不可能进行日志尾部备份,因为这种备份要求访问数据修改所发生的区,而这个区在最小化日志操作中仅记录“发生了操作”,而没有完整地记录操作内容。导致无法进行时间点还原,存在一定的数据丢失风险。做好事务管理的话,其实这种模式基本上没什么存在的价值。
备份成份:
现在来说说一个备份会包含什么内容,很多人以为,特别是完整数据库备份,就是把所有东西都备份,其实他们被名字迷惑了。在介绍备份成份前,先介绍SQL Server的数据库成份,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系列基于Windows的文件,最简单的模式包含一个数据文件(默认后缀名为MDF)和一个日志文件(默认后缀名为LDF),后缀名能改,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改。后果很严重…。这两个文件在创建数据库时就自动创建,在后续运行当中,可能会创建多个数据文件(默认后缀名为ndf),多个日志文件(大部分情况下没必要,在日志备份一文介绍),还有一些文件组,每个文件组包含若干个文件。
数据文件:数据文件是用于存储系统及用户数据及对象,简单来说,就是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等。除此之外,还包含权限信息。每个数据库最少要有一个数据文件,默认为主数据文件,primary data file,默认后缀名为.MDF。存储在主文件组(primary Filegroup中),如果需要新加文件,这些文件就是次要数据文件(虽然名字为次要,但是一点都不次要…),默认后缀名为.NDF。
主数据文件包含:所有系统对象和数据、默认情况下所有用户自定义的对象和数据。还有其他次要数据文件的地址。
文件组:文件组是文件的一个逻辑集合,它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数据文件,默认创建数据库时就会创建一个primary 文件组,存放primary数据文件。这个同时是default文件组,所有数据都会存放到这里,除非额外指定,default文件组可以改,前提是有两个或以上的文件组,这样可以把数据强制写到别的文件组中,有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磁盘的压力。另外primary文件组还存了其他所有文件组的路径。
对于多个文件组的数据库,可以进行文件组备份,这种方式对于超大型数据库(VLDB)非常有效,因为据我工作经验,即使一个150G的库做一个完整备份,也往往要进行20分钟左右,如果是150T的库,恐怕几个小时都搞不定,这时候,文件组备份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把文件组控制在一定的大小,然后每次备份只对单独文件组进行,这样可以把一个连续的备份操作拆分为很多小操作。另外,文件组可以设为只读(read-only),这样可以在纯读操作中,减少锁和等待的产生,对性能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对于文件组配置放在其他章节,这里不累赘。
需要提醒的是,文件组带来性能方面的改进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方面复杂度的提升。所以需要慎重考虑。
事务日志:这部分也有单独的介绍,这里只做简介,所有SQLServer数据库、所有恢复模式下,都有最少一个事务日志文件。虽然后面有专门的文章介绍,但是这里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别因为任何模式、或者LDF文件太大就删除LDF让SQLServer,最严重的情况是会导致你的数据库无法使用。
备份类型:
目前微软已发布的SQLServer版本中,支持以下类型的备份:完整数据库备份、差异数据库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后称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部分备份,但是如前面所说,根据SQL Server版本不同,有些备份类型不支持,另外根据恢复模式的不同,某些备份类型也不支持。数据文件、文件组及日志文件组成了SQL Server数据库,并且成为了各种备份类型的对象。下面简介一下各种备份类型:
数据库备份:把主数据文件和次要数据文件(如果有)上面的数据和对象存入备份文件中,这类细分为:
再次说明,这些备份类型不是总是可用的,有些先决条件,特别是恢复模式,本系列将逐步演示这些操作。
备份需要考虑的因素:
备份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不能认为备份是简单操作,作为任何数据库管理(包括专业DBA或者兼职管理人员),备份都是第一要务,所以要认真对待:
这些部分将在后续陆续介绍。
What's the next?
1、准备环境,本系列主要使用Windows Server 2012 R2+SQL Server 2008 R2企业版+AdventureWorks 2008 R2数据库及为了演示而额外创建的一些数据库。
2、下文将演示完整数据库备份,需要注意,是完整数据库备份,而不是完整备份,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这是等价的,但是完整备份实际上包含完整文件备份,为了减少误解,这里需要说明是数据库备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本站的支持!
声明:本页内容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如因任何原因,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提交至online#300.cn邮箱联系删除。
首先,请备份原来的主控网站及注意要备份FreeHost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有另一个更容易的办法:如果是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重装SQL2000,可以备份整个SQL2
在d:盘根目录下面存放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名字为backup20070713.sql(20070713.sql为备份日期) 备份数据库: mysqldum
企业网站改版注意事项有: 1、网站及时备份 网站内容数据库及时备份,尽可能在页面的外观改变的同时使原链接不变,这样会减少死链提高网站页面的正常打开率,其次,
SQLServer2008备份数据库:1.打开SQL,找到要备份的数据库,右键>>任务>>备份2.弹出[备份数据库对话框],如图:3.点击添加[按钮].如下图:
备份数据库:mysqldump-uroot-p数据库名>sql文件所在的路径(例:/soft/bak/mysqlbak/xx201508242248.sql)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