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地建设

集美大学怎么样,具体点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省属多科性大学,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1]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 ,面向全国招生,福建省省内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28.51万册,中外文现刊2700多种。设有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3] 。  展开  创办时间 1918年 所处城市 中国·福建·厦门  学校类型 综合 属  性 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  主管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学校官网 www.jmu.edu.cn  学校概况  专业设置  历年分数线  目录  1发展历史  ?? 建校基础  ?? 合并建校  2办学条件  ?? 教学单位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教学建设  3学术研究  ?? 科研平台  ?? 建设成果  ?? 学术资源  4文化传统  5学校领导  ?? 党政领导  ?? 校董事会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集美大学  英文名JiMei University(JMU)  简 称集大(JMU)  创办时间1918年  类 别国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 性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  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厦门  现任校长苏文金  知名校友陈明义、袁绍宏、邵哲平等  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56个  博士点2个  校 训诚毅  校 歌集美学校校歌  主要院系轮机学院、航海学院、水产学院、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体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集美学村(361021)  学校代码10390  主要奖项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国家特色专业4  创建人陈嘉庚  国家级教学团队1  发展历史  编辑  建校基础  集美航海学院  该校前身是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几经变迁,由水产科到水产部、水产航海部、高级航海学校、水产航海职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58年分为水产学校和航海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航校曾并入厦门大学海洋系,1972年重办集美航海学校。1978年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大专)。1989年改办集美航海学院。  厦门水产学院  该校前身为1972年5月上海水产学校迁来集美办的厦门水产  集美学校大礼堂  集美学校大礼堂  学院,隶属国家水产总局和福建省双重领导,以水产总局为主。国家农牧渔业部成立后,成为部属16所高等农业院校之一。1979年5月上海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厦门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福建体育学院  该校前身是1958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建体育专科学校。1959年7月,改为福建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4年在厦门集美原“航海俱乐部”基础上创办福建体育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体育学校扩建为福建体育学院。  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1958年以集美师范为基础创办的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鼓浪屿田尾路。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1963年秋,该校并入设在漳州的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1975年复办厦门师范大专班。1979年4月重新成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集美;1980年8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改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10月并入集美大学后改名为师范学院。  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陈嘉庚在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以后逐步发展,先后改名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集美财经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院)、福建财经学校。1984年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集美财政专科学校,为省属高等专科学校[4] 。  合并建校  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23张)  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立学院)成立。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5] 。  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3] 。2013年2月2日,学校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该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6] 。  办学条件  编辑  教学单位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有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理学院、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集美大学文学院、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7]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正高职  学校建筑  学校建筑(9张)  称200多人,副高职称580多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3] 。  截至2011年,该校有1人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双聘院士5人[8] 。  国家级教学团队: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航海技术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0个领域)。本科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2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列入省级重点学科[3] 。  一级学科博士点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一级学科硕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水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硕士专业学位点  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信息化方向)、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  福建省特色重点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福建省重点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体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 [9-12]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7门省级精品课程[3] 。建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基础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福建省水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0] [13-14] 。  2013年,该校在福建、安徽等12个省份进入本一批招生,其中福建、安徽、河南、西藏、山西五省除航海类水上专业外,其余文理科招生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江西、贵州、甘肃、河北、四川、江苏、云南等七个省份有部分招生专业升格为本一批招生[15] 。设有福建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16]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轮机工程、财政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海上专业实验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航海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  轮机工程、财政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法学、会计、航海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民族传统体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1个)  航海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水产养殖学、小学教育、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37门)  高等数学、航海学、大学物理、宏观经济学、编译原理、微生物学(含实验)、田径、企业理财学、机械原理、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含实验)、机械设计基础、WEB编程技术、会计学、船舶辅机、财政学、运动生理学、航海雷达与ARPA、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生化工程、食品分析、外国文学、社区工作、航海自动化基础、船舶柴油机、软件工程、生物统计与计算机辅助分析、排球、教育学、电脑音乐、远洋业务与海商法、动物生理学、传热学、船舶货运、水产动物病理学、食品原料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强化实践技能的轮机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海技术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创新人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三化结合理念下嵌入式与智能信息处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建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 以及航海技术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海商海事研究所、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影像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房地产发展研究所、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民间文学与艺术遗产研究所、语用学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另外还建有福建省船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科技部坛紫菜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基地)、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立项资助300万元(总投入450万元)建成了“无线通信系统研发及测试”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鳗鲡现代渔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  厦门市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机器人应用与仿真架构工程技术中心、厦门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无人机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涉密信息重点实验室[10-11] [14] [18-27]  建设成果  2000年-2009年,集美大学发表科研论文数量中,收录于SCI-E数据库的论文402篇,CPCI-S数据库的论文188篇和EI数据库论文584篇。研究性论文为737篇,会议论文430篇,其中2008年在贵阳召开的防伪、安全和识别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4篇,此外在第一、二、三届ASID会议和第一、二、四届ICCSE会议中,集美大学发文量较多[28] 。  2014年1月,学校3项成果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9] 。  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科技类项目  项目名称 承担部门 负责人 项目经费  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水产学院 孙云章 5.00  基于GPGPU的全波形数据并行处理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王宗跃 2.00  船舶动力定位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吴德烽 2.00  多点直驱式波浪能发电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策略研究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杨绍辉 2.00  日本鳗鲡Cathelicidin抗菌肽的重组表达和抗菌活性研究 水产学院 张东玲 3.00  面向游艇性能设计应用的数值波浪水池关键技术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刘建闽 3.00  新型海参保鲜剂的开发与产业应用 生物工程学院 翁凌 3.00  似繁殖习性与驯养技术的研究 水产学院 黄永春 5.00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在城市化中的变化研究 水产学院 石盛莉 1.00  复合污染物诱发藻毒素在食物链传递机理的研究 水产学院 谢钦铭 1.00  鲍内脏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免疫活性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何传波 1.00  整体动物功效动力学生物色谱研究紫菜多糖最小功能成分组 生物工程学院 陈昭华 1.00  集装箱货物装箱配载研究 航海学院 刘旺盛 1.00  基于FDTD研究太赫兹波对船舶防护涂层系统的脉冲检测 轮机工程学院 涂婉丽 1.00  真空绝热板冷藏集装箱的绝热性能优化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廖海峰 1.00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转换与传输加密技术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郑翠玲 1.00  小型化带阻特性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陈彭 1.00  复合“鸭式”波浪能采集装置的仿真研究与试验开发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李晖 1.00  海底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分布模型研究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陶求华 1.00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厦门市PM2.5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理学院 施益强 1.00  高温环境对农业照明用的LED老化失效特性影响的研究 理学院 王敏帅 1.00  基于现代时频分析的长周期结构非平稳地震反应特征研究 工程技术学院 刘强 1.00  高强高韧钛合金热成形组织-性能演变模拟及预测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程俊 1.00  4190系列船用增压柴油机整机建模与性能优化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黄加亮 5.00  小G蛋白RAN及互作因子参与大黄鱼免疫机制研究 水产学院 韩芳 3.00[30]  2013年度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项目名称 承担部门 负责人 项目经费 项目来源  不均质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边际的影响研究:基于实际保护的视角 财经学院 代中强 1.00 福建省教育厅(杰青)  闽台合作国际推广与普及中华体育文化研究 体育学院 谢军 1.00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  闽台金融合作研究 财经学院 王金安 1.00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  福建省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 体育学院 林金标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我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改革研究 财经学院 宋生瑛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庄贝妮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模式的经济后果差异对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发展的影响 工商管理学院 陈旻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经典名著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现状调查研究---以《红楼梦》、《论语》为中心 文学院 张克锋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 文学院 余娜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闽台“藵歌”音乐文化社会功能的历史流变及互动关系研究 音乐学院 吴亚玲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闽台同源童谣音乐研究 音乐学院 陈芳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国际趋势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政法学院 罗施福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转型视角下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研究 政法学院 孙文中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1950年代大陆赴台女性文学的审美品味及其影响研究 教师教育学院 周海琳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我国儿童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少儿书业数据的分析 教师教育学院 黄云姬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及批评模式探索 外国语学院 刘立香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国际贸易实务全英文教学辅助教材及教法研究 外国语学院 陈玉清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福建宋时期纺织业发展研究 美术学院 余明泾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基于低碳理念的闽南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美术学院 邹喆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高校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成人教育学院 邓红英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福建传统民间工艺在闽台高校合作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 美术学院 赵胜利 0.50  福建省教育厅  (两岸职业教育专项)  海西战略背景下,闽高职院校与自学考试、技能培训的特色办学改革 成人教育学院 陈建民 0.50  福建省教育厅  (两岸职业教育专项)[31]  2014年省基金项目(自由申报)评审结果名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学院 申请者  面上项目 具有临界指数的奇异椭圆方程及系统的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的研究 理学院 蓝永艺  面上项目 杂色鲍维甲酸X受体的配体筛选及其在性腺发育中作用的研究 水产学院 王淑红  面上项目 淡水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BSP)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杜翠红  面上项目 分子印迹型壳聚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选择性杀灭水产病原菌研究 水产学院 黄利强  面上项目 大尺寸平面磨削淬硬机理及其耐磨性研究 机械学院 刘菊东  面上项目 流固耦合作用下帆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方法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刘建闽  面上项目 DCT基于多矩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余元辉  面上项目 线性菲涅尔反射式太阳能聚焦光热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信息工程学院 曾桂英  面上项目 应用高通量测序研究大黄鱼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水产学院 马英  面上项目 欧洲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三联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观察 水产学院 郭松林  青年创新 多源遥感研究福建省气溶胶光学特性和PM2.5 理学院 肖钟涌  青年创新 厦门市PM2.5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源解析的Pb同位素示踪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陈锦芳  青年创新 Ran蛋白在大黄鱼免疫途径中的功能研究 水产学院 韩芳  青年创新 时空分数阶方程最优控制问题的高阶数值方法 理学院 叶星旸  青年创新 心肺耐力水平对中年肥胖人群的抗炎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体育学院 林家仕[32]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9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228.64万册,中外文现刊2700多种,引进了包括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pringer、Ei village等39个中外文全文或文摘数据库;自建了《水产科技数据库》、《陈嘉庚研究数据库》、《集美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7个特色专题数据库[33] 。  学术刊物  集美大学主办有《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四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08、2010连续三年被  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9年,《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2006年《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评为“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内重要文摘全文转载和转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网》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还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情报数据库(ASFI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水产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水产文摘》、《水产文摘》、《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造船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作为源期刊[34]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Airiti Library 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或者作为来源期刊[35] 。  《体育科学研究》中文科技期刊在线、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Airiti Library 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或者作为来源期刊[36] 。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徽  集美大学校徽于2006年6月6日确定。校徽中间  集美大学校训  集美大学校训  的图案为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的牌楼(也是集美大学成立挂牌的校门),是学校的标志;牌楼图案下方“诚毅”二字是学校校训;校训下方“1918”是陈嘉庚先生最早创办集美学校师范部的时间,是校史的起点;外圈上部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校名,下部为学校英文名。  校训  校训由陈嘉庚、陈敬贤于1918年3月确定。  释义: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校歌  集美大学校歌沿用“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校歌”。1918年3月10日公布  校歌  校歌  。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37]

在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有什么意义

当前,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培育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青少年是一个在社会上数量庞大、最为活跃的人群,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推行素质教育方针这一主题,加大社会实践类课程开发和实施力度,兴建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环境。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及青少年创业文化实践基地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内,合欢路与嶂山大道交叉口东南侧,总用地约15.16公顷(227亩)。西隔嶂山大道与新建高教园区、骆马湖风景区,北隔合欢路与嶂山森林公司相邻,东侧为规划彩塑路。实践基地功能的总体定位是:青少年及未成年人学习实践的校园、集体生活的家园、快乐成长的乐园。突出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活动性,把基地建设成集素质拓展,专题教育,科技实践和游学活动于一体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园、生态园、科技园。根据相关具体的设计要求以及内容不同的功能设置要求,总体是将基地分为以下功能区:培训教学区、生活区和室外拓展训练区。基地辐射区则利用当地和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革命历史教育等资源,包括:1、科学考察区——晓店镇沙矿坑2、农事劳作区——a、天宝玫瑰种植基地;b、葡萄科技园;c、蝴蝶兰加工基地;d、花木种植园。3、工业劳作区——a、木业加工;b、酿酒工艺流程制作。4、社会调整区——a、骆马湖形貌;b、三庄汉墓;c、下草湾,下相文化遗址;d、新农村建设;e、法制教育;f、环保考察。5、文化游学区——a、项王故里;b、乾隆行宫;c、戴场岛自然风光;d、穆墩岛渔家生活;e、宿北大战纪念馆;f、泗洪烈士陵园;g、雪枫公园.6、野外拓展训练区——嶂山森林公园7、野外生存训练体验区——马陵山基地总用地15.16公顷(227亩),按开放性,生态性,发展性的规划要求,共分为三大区域:(1)生活区(2)室外拓展训练区(3)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除生活区外,其余两个区域相互独立,有各自的活动重点,同时两个区域也相互渗透,成为其他区域活动的延续。整个基地是以大景观大生态的概念呈现在人们的眼前。1、生活区生活区位于基地西侧,紧邻嶂山大道和合欢路,是基地重要的建筑功能区。主要建筑包括:(1)食宿综合楼(2)保留集体宿舍(3)大门入口及活动广场。生活区是未成年人来到基地后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营造一个开放而有序的空间对于刚刚离开校门,踏入基地进入一段新的生活的他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里不是学校,但又有着学校的氛围,远离了家庭,但又加入了一个更大的家庭,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周围的绿水青山,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本性回归油然而生。那么所有人都会难忘这一段记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段在他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学到更广的知识。生活区的大门朝西,面向嶂山大道,一进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广场空间。该广场空间采用引导性布局,正对入口中轴的是一个有着宿迁特色的巨鼎雕塑,四周布置喷泉,花圃,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有着蓬勃生机的气氛。生活区的北侧为食宿综合楼,是由市政府先期投入建设的一期工程,现已全面竣工。食宿综合楼布局为“L”形,内设教师和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为学生提供在基地的生活管理和部分教学内容。建筑内宿舍按可容纳6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的住宿要求布置,同时食堂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L”形布局所形成的开放空间成为入口广场空间的扩充和延续,可为学生提供室外活动的场所。生活区南侧为集体宿舍区,原区域内有两幢办公楼,规划中拟对北侧办公楼进行拆除,修建四面篮球场,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此空间同样成为入口广场空间的扩充和延续。由于可面对位于其南侧的升旗台,可在此场地上进行开闭营仪式和队列操演等活动。整个生活区按开放式布局,既体现了基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地各校的未成年人来基地实践锻炼,同时也使基地的主要提供生活管理的建筑相对集中。四周建造通透式围墙,有利于学生管理。2、室外拓展训练区。通过对建设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目的性的思考,通过对现阶段未成年人教育的反思,我们把基地项目建设的重点落在开展适宜未成年人特点的拓展训练上。拓展训练是什么?“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人的行为,行为改变人的命运” ,这就是我们想说的。我们希望通过开展适宜未成年人特点的拓展训练,能够培养他们互信互赖、高效沟通的团队品质,知己知彼、知法善用的学习方法,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通过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拓展训练,创造难以忘怀的学习体验。继而通过反思,超越体验,以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从而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创业人才的目的。整个室外拓展训练区主要以基地中部的湖面周围和基地南侧外围的湖面做文章,在尽可能保证湖面周围景观保持原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结合景观要求,结合安全要求,对湖滨进行适当整治。保持原有生态体系的原貌,这是对“生态宿迁”最好的诠释。在园区南侧,结合外围的湖面,在尽可能保证湖面周围原生态景观的要求下,将内湖和外湖间开挖沟渠,使之连通起来,并设置一些滨水的拓展活动项目和文化项目,如独木桥,轮胎桥,水上栈桥,生态奇石园等。其间,小路蜿蜒沿城墙而下,道路曲折,道旁鸟语花香,湖面水色淼淼,静谧祥和。最大空间的提供人们和大自然接触,感受到生活的惬意美妙。在临近湖边改造出一个亲水的活动平台,并以此为中心布置阶梯形看台,坡草地等,供学生进行户外团体游艺活动。可举行各种才艺比赛,也可做各种集体游戏,到了晚上,还可组织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未成年人举办篝火晚会,总之,是为了使大家能在集体的氛围里愉快地度过这段难忘的经历。在邻近的坡地,以及基地中部景观湖面周围,结合绿化景观带的设置,建造多个生态植物园。植物园以乔木为主,辅以小块苗木花圃,引进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有一定观赏性的树种和花木成片成组种植。其间也可安排纪念林,供学生以班为单位植树纪念或刻石留念,以加深未成年人对在基地生活的留念。沿各节点一路设置宣传栏,宣传石,不断将创业文化的内容刻在石上,板上,不断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达到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而在位于湖面西北侧,设置重大历史事件雕塑墙,重点介绍宿迁当地的重大历史事件,谈古论今,使革命英雄主义得以弘扬,达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整个室外拓展训练区按开放式公园要求设计,开放式的设计可以使人在园区外围饱尝浓浓绿意给人带来的诱惑,感受园内朦胧水色和对各种趣味活动的向往。射击区位于创业公园的南部,利用基地中部湖面和基地南部外侧的湖面之间的开阔地建造一座180米×60米的射击场,射击场周围用土坡和依照城墙做成的围墙围护,呈相对封闭状态。场地中央平坦可设置部分运动场地供青少年进行室外对抗性演练。3、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位于基地东侧,紧邻合欢路和彩塑路,是基地最重要的建筑功能区。该区同样采用开放式布局,预留有大片开放式硬地广场。广场正中的是培训教学区区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培训教学综合楼。该建筑立面造型简洁大方,有亲和力。这里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科技活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内设创业文化展览馆、研究性学习教室、科普教室、阅览室及多个大型活动室以及室内体育馆。创业文化展览馆内展示世界,中国及宿迁创业史料,现代生产工艺缩微模型,科技探索知识产业化的示例,提供基地和全国各地同行开展交流经验的平台,全面展示基地办学成果,宣扬宿迁创业文化的发展。大型活动室作为创业文化室内体验区向未成年人展示有当地特点的创业体验,如酿酒,绢丝,杨木加工等生产工艺的展示及未成年人实践作品的完成(主要以杨木雕刻为主)。培训教学综合楼建筑造型舒展,清新明快。建筑四周被跌落式水池环抱,大片玻璃墙体和顶部飞展的造型,显示出基地走出当地面、向全国的雄心,展现出新宿迁的胸怀。临湖面东侧,是一组频水生态建筑。包括大棚式生物园区和生物实验室,承担部分实验功能,实验室设置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常规实验如蝴蝶标本制作、树脉标本制作、显微镜切片观察等,也可进行自助式实验。合欢路和彩塑路交叉口规划设置一处创业文化广场,广场中间设创业文化主题雕塑,四周为背景墙,墙上用浮雕全面展示宿迁各支柱产业在创业文化中的作用。本项目旨在建设江苏省宿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及青少年创业文化实践的优质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符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是对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积极贯彻与实践。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宿迁市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设施,为的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项目建设对推动我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一代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接班人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培训食宿综合楼已经竣工,整个基地预计在明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我国政府对待大学生创业创新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支持、扶持、鼓励。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1.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并切实落实以下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允许高校毕业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对应届及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可适当扩大。完善整合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2.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支持,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要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吸引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  13.积极开展创业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普遍开展创业培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成熟的创业培训项目引入高校,并探索、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培训项目。同时,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4.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特别是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咨询帮扶,有条件的要抓紧设立创业咨询室,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增强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5.高等学校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高校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普遍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四、加强领导,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  1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出台并切实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经费、项目和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小额经费支持。根据工作需要,可评选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  17.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要理顺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扶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切实加大人员、场地、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  18.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各地和高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五月四日

集美大学怎么样,具体点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省属多科性大学,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1]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 ,面向全国招生,福建省省内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102万平方米,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项目。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建有数字信息检索中心,馆藏纸质文献228.51万册,中外文现刊2700多种。设有20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3] 。  展开  创办时间 1918年 所处城市 中国·福建·厦门  学校类型 综合 属  性 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  主管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学校官网 www.jmu.edu.cn  学校概况  专业设置  历年分数线  目录  1发展历史  ?? 建校基础  ?? 合并建校  2办学条件  ?? 教学单位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  ?? 教学建设  3学术研究  ?? 科研平台  ?? 建设成果  ?? 学术资源  4文化传统  5学校领导  ?? 党政领导  ?? 校董事会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集美大学  英文名JiMei University(JMU)  简 称集大(JMU)  创办时间1918年  类 别国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 性福建省重点建设大学  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共建高校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厦门  现任校长苏文金  知名校友陈明义、袁绍宏、邵哲平等  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56个  博士点2个  校 训诚毅  校 歌集美学校校歌  主要院系轮机学院、航海学院、水产学院、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体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集美学村(361021)  学校代码10390  主要奖项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国家特色专业4  创建人陈嘉庚  国家级教学团队1  发展历史  编辑  建校基础  集美航海学院  该校前身是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几经变迁,由水产科到水产部、水产航海部、高级航海学校、水产航海职业学校、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1958年分为水产学校和航海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航校曾并入厦门大学海洋系,1972年重办集美航海学校。1978年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大专)。1989年改办集美航海学院。  厦门水产学院  该校前身为1972年5月上海水产学校迁来集美办的厦门水产  集美学校大礼堂  集美学校大礼堂  学院,隶属国家水产总局和福建省双重领导,以水产总局为主。国家农牧渔业部成立后,成为部属16所高等农业院校之一。1979年5月上海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厦门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福建体育学院  该校前身是1958年在福州创办的福建体育专科学校。1959年7月,改为福建体育学院,1962年停办。1974年在厦门集美原“航海俱乐部”基础上创办福建体育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福建体育学校扩建为福建体育学院。  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1958年以集美师范为基础创办的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鼓浪屿田尾路。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1963年秋,该校并入设在漳州的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1975年复办厦门师范大专班。1979年4月重新成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集美;1980年8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改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10月并入集美大学后改名为师范学院。  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前身是陈嘉庚在民国9年(1920)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以后逐步发展,先后改名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集美财经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院)、福建财经学校。1984年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集美财政专科学校,为省属高等专科学校[4] 。  合并建校  1994年,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  校园风光  校园风光(23张)  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独立学院)成立。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学校)-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5] 。  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3] 。2013年2月2日,学校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7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该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6] 。  办学条件  编辑  教学单位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有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理学院、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集美大学文学院、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集美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等2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7] 。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共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其中正高职  学校建筑  学校建筑(9张)  称200多人,副高职称580多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3] 。  截至2011年,该校有1人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双聘院士5人[8] 。  国家级教学团队: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微生物学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水产养殖学教学团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航海技术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覆盖5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0个领域)。本科专业覆盖工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2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列入省级重点学科[3] 。  一级学科博士点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一级学科硕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水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  硕士专业学位点  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信息化方向)、工程硕士(食品工程领域)  福建省特色重点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  福建省重点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体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3] [9-12]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9月,该校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7门省级精品课程[3] 。建有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基础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福建省水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0] [13-14] 。  2013年,该校在福建、安徽等12个省份进入本一批招生,其中福建、安徽、河南、西藏、山西五省除航海类水上专业外,其余文理科招生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江西、贵州、甘肃、河北、四川、江苏、云南等七个省份有部分招生专业升格为本一批招生[15] 。设有福建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16]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轮机工程、财政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海上专业实验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  航海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  轮机工程、财政学、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法学、会计、航海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民族传统体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1个)  航海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水产养殖学、小学教育、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37门)  高等数学、航海学、大学物理、宏观经济学、编译原理、微生物学(含实验)、田径、企业理财学、机械原理、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含实验)、机械设计基础、WEB编程技术、会计学、船舶辅机、财政学、运动生理学、航海雷达与ARPA、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武术专项理论与实践、生化工程、食品分析、外国文学、社区工作、航海自动化基础、船舶柴油机、软件工程、生物统计与计算机辅助分析、排球、教育学、电脑音乐、远洋业务与海商法、动物生理学、传热学、船舶货运、水产动物病理学、食品原料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强化实践技能的轮机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海技术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创新人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区、三化结合理念下嵌入式与智能信息处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9月,该校建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 以及航海技术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海商海事研究所、船舶助航技术研究所、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应用心理研究所、通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影像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法学研究所、房地产发展研究所、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民间文学与艺术遗产研究所、语用学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另外还建有福建省船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科技部坛紫菜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基地)、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立项资助300万元(总投入450万元)建成了“无线通信系统研发及测试”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鳗鲡现代渔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海西经济运行效率与风险测评研究中心  厦门市工程研究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机器人应用与仿真架构工程技术中心、厦门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无人机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涉密信息重点实验室[10-11] [14] [18-27]  建设成果  2000年-2009年,集美大学发表科研论文数量中,收录于SCI-E数据库的论文402篇,CPCI-S数据库的论文188篇和EI数据库论文584篇。研究性论文为737篇,会议论文430篇,其中2008年在贵阳召开的防伪、安全和识别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4篇,此外在第一、二、三届ASID会议和第一、二、四届ICCSE会议中,集美大学发文量较多[28] 。  2014年1月,学校3项成果荣获福建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9] 。  2013年福建省教育厅科技类项目  项目名称 承担部门 负责人 项目经费  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水产学院 孙云章 5.00  基于GPGPU的全波形数据并行处理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王宗跃 2.00  船舶动力定位推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吴德烽 2.00  多点直驱式波浪能发电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策略研究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杨绍辉 2.00  日本鳗鲡Cathelicidin抗菌肽的重组表达和抗菌活性研究 水产学院 张东玲 3.00  面向游艇性能设计应用的数值波浪水池关键技术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刘建闽 3.00  新型海参保鲜剂的开发与产业应用 生物工程学院 翁凌 3.00  似繁殖习性与驯养技术的研究 水产学院 黄永春 5.00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在城市化中的变化研究 水产学院 石盛莉 1.00  复合污染物诱发藻毒素在食物链传递机理的研究 水产学院 谢钦铭 1.00  鲍内脏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免疫活性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何传波 1.00  整体动物功效动力学生物色谱研究紫菜多糖最小功能成分组 生物工程学院 陈昭华 1.00  集装箱货物装箱配载研究 航海学院 刘旺盛 1.00  基于FDTD研究太赫兹波对船舶防护涂层系统的脉冲检测 轮机工程学院 涂婉丽 1.00  真空绝热板冷藏集装箱的绝热性能优化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廖海峰 1.00  基于GML的空间数据转换与传输加密技术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郑翠玲 1.00  小型化带阻特性超宽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陈彭 1.00  复合“鸭式”波浪能采集装置的仿真研究与试验开发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李晖 1.00  海底建筑表面太阳辐射分布模型研究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陶求华 1.00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厦门市PM2.5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理学院 施益强 1.00  高温环境对农业照明用的LED老化失效特性影响的研究 理学院 王敏帅 1.00  基于现代时频分析的长周期结构非平稳地震反应特征研究 工程技术学院 刘强 1.00  高强高韧钛合金热成形组织-性能演变模拟及预测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程俊 1.00  4190系列船用增压柴油机整机建模与性能优化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黄加亮 5.00  小G蛋白RAN及互作因子参与大黄鱼免疫机制研究 水产学院 韩芳 3.00[30]  2013年度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  项目名称 承担部门 负责人 项目经费 项目来源  不均质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边际的影响研究:基于实际保护的视角 财经学院 代中强 1.00 福建省教育厅(杰青)  闽台合作国际推广与普及中华体育文化研究 体育学院 谢军 1.00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  闽台金融合作研究 财经学院 王金安 1.00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  福建省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研究 体育学院 林金标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我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改革研究 财经学院 宋生瑛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厦漳泉同城化背景下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庄贝妮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模式的经济后果差异对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发展的影响 工商管理学院 陈旻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经典名著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现状调查研究---以《红楼梦》、《论语》为中心 文学院 张克锋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 文学院 余娜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闽台“藵歌”音乐文化社会功能的历史流变及互动关系研究 音乐学院 吴亚玲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闽台同源童谣音乐研究 音乐学院 陈芳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国际趋势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政法学院 罗施福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转型视角下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研究 政法学院 孙文中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1950年代大陆赴台女性文学的审美品味及其影响研究 教师教育学院 周海琳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我国儿童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少儿书业数据的分析 教师教育学院 黄云姬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及批评模式探索 外国语学院 刘立香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国际贸易实务全英文教学辅助教材及教法研究 外国语学院 陈玉清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福建宋时期纺织业发展研究 美术学院 余明泾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基于低碳理念的闽南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美术学院 邹喆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高校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成人教育学院 邓红英 0.50 福建省教育厅(面上)  福建传统民间工艺在闽台高校合作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 美术学院 赵胜利 0.50  福建省教育厅  (两岸职业教育专项)  海西战略背景下,闽高职院校与自学考试、技能培训的特色办学改革 成人教育学院 陈建民 0.50  福建省教育厅  (两岸职业教育专项)[31]  2014年省基金项目(自由申报)评审结果名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学院 申请者  面上项目 具有临界指数的奇异椭圆方程及系统的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的研究 理学院 蓝永艺  面上项目 杂色鲍维甲酸X受体的配体筛选及其在性腺发育中作用的研究 水产学院 王淑红  面上项目 淡水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BSP)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杜翠红  面上项目 分子印迹型壳聚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选择性杀灭水产病原菌研究 水产学院 黄利强  面上项目 大尺寸平面磨削淬硬机理及其耐磨性研究 机械学院 刘菊东  面上项目 流固耦合作用下帆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值方法研究 轮机工程学院 刘建闽  面上项目 DCT基于多矩特征的图像检索研究 计算机工程学院 余元辉  面上项目 线性菲涅尔反射式太阳能聚焦光热系统测试方法研究 信息工程学院 曾桂英  面上项目 应用高通量测序研究大黄鱼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水产学院 马英  面上项目 欧洲鳗鲡病原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三联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观察 水产学院 郭松林  青年创新 多源遥感研究福建省气溶胶光学特性和PM2.5 理学院 肖钟涌  青年创新 厦门市PM2.5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及源解析的Pb同位素示踪研究 生物工程学院 陈锦芳  青年创新 Ran蛋白在大黄鱼免疫途径中的功能研究 水产学院 韩芳  青年创新 时空分数阶方程最优控制问题的高阶数值方法 理学院 叶星旸  青年创新 心肺耐力水平对中年肥胖人群的抗炎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体育学院 林家仕[32]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9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纸质文献228.64万册,中外文现刊2700多种,引进了包括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Springer、Ei village等39个中外文全文或文摘数据库;自建了《水产科技数据库》、《陈嘉庚研究数据库》、《集美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7个特色专题数据库[33] 。  学术刊物  集美大学主办有《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四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08、2010连续三年被  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集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09年,《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2006年《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评为“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内重要文摘全文转载和转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网》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还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情报数据库(ASFI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水产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水产文摘》、《水产文摘》、《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造船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作为源期刊[34]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Airiti Library 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或者作为来源期刊[35] 。  《体育科学研究》中文科技期刊在线、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Airiti Library 华艺线上图书馆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收录或者作为来源期刊[36] 。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徽  集美大学校徽于2006年6月6日确定。校徽中间  集美大学校训  集美大学校训  的图案为校主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的牌楼(也是集美大学成立挂牌的校门),是学校的标志;牌楼图案下方“诚毅”二字是学校校训;校训下方“1918”是陈嘉庚先生最早创办集美学校师范部的时间,是校史的起点;外圈上部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校名,下部为学校英文名。  校训  校训由陈嘉庚、陈敬贤于1918年3月确定。  释义: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校歌  集美大学校歌沿用“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校歌”。1918年3月10日公布  校歌  校歌  。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  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  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37]

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在什么街道上?

地址:山东 青岛 平度市青岛路24号平度职教中心创建于1979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实训基地。 学校占地64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691人,在校生7000余人,远程教育学员2068人。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会计等14个专业,已有机电技术应用等10个专业被确定为青岛市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畜牧兽医、数控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拥有电工、钳工、汽修、水暖等50余个实训车间,建有华德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等十个实训基地,并建立了6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训需要。自1990年开始,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平度“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现已进入第八阶段(2011年3月-2013年12月)的合作。“双元制”办学模式成为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教育品牌。借鉴实施“双元制”办学模式,在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山东省命名了25个县市作为双元制试点推广县市,省市推广双元制办学模式现场会及全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现场会相继在平度召开。2004年3月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职业教育在平度”为题,对我校“双元制”办学连续三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3处分校。承担了面向全国、全省培养培训职业学校校长、管理干部、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共培训八千余人次;立足平度,短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十万余人次。从建校到现在已向社会输送5.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市各行各业,为平度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160余个荣誉称号。根据平度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平度职教中心正在实施就地改、扩建工程,分三期实施,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4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了教学、办公综合楼、数控实训车间、大门及院墙、广场及环境共享区、公寓楼、二期实训车间、办公楼、三期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的建设。正在筹建图书馆和体育看台。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后,中心就是一所非常完美的现代化学校,并努力创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双元制学校,为促进平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站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

采购产品: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