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海报设计

求一部外国片,说一个炒股高手背黑锅进了监狱,然后在监狱里炒股赚了大钱,

  肖申克的救赎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她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徙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但同时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孩子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监狱生活非常平淡,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同时,安迪为了展现音乐的魅力,让人了解,冒着被处罚播放了一段音乐,并送给瑞德一个口琴。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某个地方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原来二十年来,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锤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同时,因为他对经济聪明的头脑,典狱长一直让安迪为他做黑账,洗钱,将他用监狱的廉价劳动力赚来的黑钱一笔笔转出去。而安迪将这些黑钱全部寄放在一个叫斯蒂文的人名下,其实这个斯蒂文是安迪虚构出来的人物,安迪为斯蒂文做了驾驶证,身份证等各种证明,可谓天衣无缝。安迪越狱后,用斯蒂文这个化名,以斯蒂文的身份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用这笔不小的数目过上了不错的生活。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扉页上写着:“监狱长,您说得对,救赎就在里面。”当看到里边挖空的部分正好可以放下小石锤时。监狱长领悟到其实安迪一直都没有屈服过。而这时,警方正向监狱赶来逮捕监狱长,最后监狱长饮弹自尽。  瑞德获释了,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最后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芝华塔内欧)重逢了。

平面设计有几种?

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画册设计、版式设计、名片设计、招贴海报设计、标志设计、品牌识别系统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宣传单设计…………细分还有很多的,大概就是这些归类了。软件多数用AI/PS/CDR/INDESIGN等等。

活动宣传海报怎么写

最主要的就是活动的主题,比如用艺术字写上xx活动,或者活动的主题名字,如xx活动; 然后装饰你就参考一下图片书,板报书上或者网上的一些图片,画一下,进行点缀,颜色鲜明一些 中间就是宣传语了,简单点的就可以, 最后就是交待活动的时间、地点,欢迎大家参加就好了。

那些年,宫崎骏的作品有哪些?

01.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哈尔的移动城堡》年代:2004  主要角色:苏菲/哈尔剧情:继母因无力负担生活,将苏菲和她的两个姐姐都送到了制帽店去当学徒。两个姐姐很快先后就离开了制帽店去追寻各自的梦想,只有苏菲坚持了下来。一天,小镇旁边来了一座移动堡垒,传说堡垒的主人哈尔专吸取年青姑娘的灵魂,所以小镇的姑娘都不敢靠近......02.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千与千寻》年代:2001    主要角色:千寻/小白/汤婆婆/巨婴剧情:千寻和爸爸妈妈一同驱车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进入了神秘的隧道——他们去到了另外一个诡异世界—一个中世纪的小镇。远处飘来食物的香味,爸爸妈妈大快朵颐,孰料之后变成了猪!这时小镇上渐渐来了许多样子古怪、半透明的人......03.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侧耳倾听》年代:1995     主要角色:月岛滴滴/夕子剧情:正在读初三的月岛滴滴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女孩,她每次都能在借书卡上看到一个叫天泽圣司名字,因此她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  滴滴一直喜欢写诗,有一天她跟好友夕子在讨论写诗的事,夕子告诉滴滴自己收到了情书,但事实上夕子已有了喜欢的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夕子喜欢的杉村喜欢的是滴滴,滴滴一时间感到十分困惑....04.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幽灵公主》年代:1997   主要角色:阿斯达卡/桑/莫娜剧情:白狼神莫娜和她养大的人类女孩“幽灵公主”桑对幻姬恨之入骨,因为她们觉得幻姬带领众人破坏了森林。想帮助人类的阿斯达卡被桑深深吸引,他理解她,但为了帮助穷人又不得不和她作战。一次战斗中,阿斯达卡被麒麟兽所救,他的立场更加摇摆不定......05.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年代:2010      主要角色:翔/阿春/阿莉埃蒂剧情:虽然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但是少年翔的父母依然对他疏于呵护。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手术,翔来到了位于偏远乡间的姨婆家静养。姨婆家位于一片幽静的丛林中,这是一幢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欧式别墅。这里除了生活着姨婆和女佣阿春外,还有一个奇特的三口之家......06.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龙猫》年代:1988    主要角色:小梅/龙猫/小月剧情:小月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父亲带着她与四岁的妹妹小梅到乡间的居住。她们对那里的环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们遇到了很多小精灵,她们来到属于她们的环境中,看到了她们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与一只大大胖胖的龙猫成为了朋友......07.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魔女宅急便》年代:1989   主要角色:琪琪/吉吉剧情:琪琪今年13岁了,按照魔法界的规矩,魔法少女年满13岁就要出外进行为期一年的修行。所以琪琪带着宠物黑猫吉吉踏上了修行之旅。然而,修行之旅开识得并不顺利,当琪琪来到海边一座大城市时,人们并没有欢迎她的到来,人人都不搭理她....08.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红猪》年代:1992   主要角色:罗森/卡基斯/菲欧剧情:罗森是一战中意大利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但却被施了魔法变了一头猪。虽然变了猪,但罗森还是继续他的老本行,成了一位赏金猎人,专门打击在亚地里亚海空域作恶的空中劫匪。红猪侠一时威名远扬,令劫匪们闻风丧胆.....09.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天空之城》年代:1986  主要角色:帕克/希达剧情:古老帝国拉比达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巨大的机器岛,传说那里已经无人居住,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因此,无论军方还是海盗,都在找寻着这座传说中的飞行岛。矿工帕克这天偶遇拉达比继承人希达,两人一见如故.....10.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年代:2011   主要角色:海/风间俊剧情:20世纪60年代初,从二战的沉重打击中复苏的日本,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世人的注视下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位于横滨某个海港小镇,松崎家四姐弟和住客过着平凡的生活。16岁的姐姐海照顾所有人的衣食起居,清晨则例行升起祈愿平安航行的信号旗。偶然的机会,海结识了同校新闻部的男孩风间俊......11.宫崎骏十大经典动画电影之《起风了》(风立ちぬ)是导演兼脚本的宫崎骏以同名漫画所改编的动画电影。讲述的是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故事。宫崎的作品,大多洋溢着像出现乘着扫帚在天空飞、鱼子从海边而来这样的幻想元素。但这次在影片中,没有不可思议的魔法,也不会出现怪物,堀越二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零战的实际存在的人物。影片中,宫崎骏在表现对飞机的热爱之余,还打造了二郎和卡普罗尼相会时的动荡年代,展现了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田园风光、市井乡情、噩梦般关东大地震等。

设计宣传海报应该注意什么?越详细越好

注意字符和主画像的搭配,要是以字符为主的话,就因该注意背景的颜色和字符的颜色,若以画像为主,那必要将字符设计小一些,颜色搭配也很重要,比如,你用白色的绘画板面,可以搭配粉红色,天蓝色,人物画像要注意与背景相衬,反差不可以太大,简单的就这么说

世界著名广告奖项都有哪些?

  嘎纳广告奖  自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起,国际电影节便在戛纳举行。1954年,受其启发,一群欧洲电影屏幕广告承包商意识到,影视广告制作人应享有与他们从事故事片拍摄的同行们相同的荣誉。因此,他们创办了国际电影广告节,最初在戛纳与威尼斯轮流举行,直到1984年法国城市戛纳成为其永久的举办地。 随着行业的演变,由于电视成为比电影更重要的宣传媒介,电影广告已不再考虑其所依赖的媒体(电视或影院),而是依据技术标准进行判断。例如,根据广告片的时间长短,真实表演或动画片进行分类。然而,到了1967年,根据产品类别和服务将电影广告分成若干类型似乎更合适。这一结构不断更新,始终适应于新产品、服务和市场趋势。 为了反映广告战役所采用的包括视听与印刷在内的多媒体方法,广告组织者们于1992年增加了比赛项目,欢迎报刊与招贴广告参赛。从1994年开始,年轻创意人比赛为新一代的广告创意人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赛场。而在最近的1998年,广告节又新增加了交互广告(网络与在线广告),网络狮奖诞生了。这就使广告节成为展示国际广告界最富创造性的作品的舞台。 为了使节日期间报刊和招贴入围作品的展览以及5000余部影视广告的放映更为丰富多彩,广告节为代表们举办了一系列由一些国际著名公司组织的高水平研讨会。 广告节于每年6月下旬举行,它对于广告人来讲,是学习世界广告杰作和充实自己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作为竞争者,他们即亲眼目睹到自己的作品被推选出来,并赢得最高赞誉。  时报广告奖  亚太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广告奖项。由台湾《中国时报》举办,至今已经进行了22届。历届评委均由台湾广告界最权威的人士担任,获奖作品大多成为台湾广告史上的经典作品,大多获奖者也都成为台湾广告业界的风云人物。 1978年,台湾《中国时报》为庆祝出刊第10000号,创设“时报广告设计奖”,评选报纸广告 和杂志广告两类作品。 自第三届(1980年)起,更名为“时报广告金像奖”,更加注重作品全方位的表现。第十一届(1988年)起,增加电视广告作品的评奖。 1990年,创立“时报亚太广告奖“,邀请亚太地区优秀广告作品和评委参加。  台湾广告金像奖  1978年时报出刊第10000号,为提升当时广告设计水准而创办,并请雕刻大师朱铭设计奖座。 第一届名为「第一届广告设计奖」,当年只有平面广告一项。 1980年正式定名为台湾广告金像奖; 1982年增加公益广告奖,为社会带入关心公益的良好风气; 1984年首度将颁奖典礼在电视频道转播。 1988年正值电视媒体蓬勃发展,增加电视广告类奖项。 1994年将报纸广告及杂志广告合并为平面广告一类。 1997年,增加海报类及广播类,为庆祝时报广告金像奖20年,举办为期7天的「台湾广告节」,回顾20年来历史广告精华,广邀日本电通赏、美国CLIO奖、澳州AWARD奖观摩展出,并盛大举办六场研讨发表会。 时至今日,每年十月的台湾广告金像奖已成为台湾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广告奖. 本届评奖集结了影视、平面、广播类大量优秀作品,以创意与沟通并重做为评审标准,力求以众人的主观形成群体的客观、评判严格、宁缺勿滥。  The One Show"金铅笔"  1920年,两个相对独立的广告组织在美国纽约成立: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与文案俱乐部。每个组织都各自主办了有所偏重的广告奖项。到1974年,两个俱乐部把各自的广告奖结合,联合设立One Show奖。One Show名称的意义,源于柯南道尔领导的创意革命中提出的艺术指导与文案一体化的概念。三年后One Club正式成立,独立主办One Show大奖。所以追根溯源,One Show广告奖发展到现在已经有80年的历史。 在One Show奖项设立前,广告奖项一般都把重点放在视觉与文案上,但One Club向广告界宣称,将把创意作为一个作品是否有机会蠃取One Show "金铅笔"的主要标准。这种新颖的主张使One Show迅速从纽约最佳广告奖一跃成为全美乃到全球最佳广告奖项。随着One Show声誉日长,One Show涉及领域也日益扩大。1994年One Show创立了其教育部门并设立年度最佳学生作品展,体现了One Show着眼于未来的做法,也使One Show成为世界权威级广告大奖中唯一注重学院风格的奖项。也正是基于这种远见,各种互动类作品早在1996年就出现在One Show中,这些门类的作品迅速受到重视并成为独立的广告奖项。1998年,One Show 互动奖被《广告时代》命名为世界最佳互动广告奖。2001年5月4日至9日,The One Club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举办了今年的The One Show广告节,在原有的One Show奖和One Show互动广告奖的基础上,又新增了One Show设计奖项。广告节活动包括三大展览(第七届One Club学生作品展,One Show获奖作品展,欧洲优秀广告作品展)、两个颁奖典礼(The One Show颁奖典礼和互动创意颁奖仪式)、一次竞赛(青年创意职业竞赛)。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广告创作精英,包括互动广告创意人员和许多寻求机会跻身广告业的学生。The One Show广告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广告奖项,除了在美国举办每年一度的广告节外,更注重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在南美的巴西、阿根廷,非洲的南非,亚洲的新加坡、香港和欧洲的许多国家,One Show获奖作品展每年都如期举行。不仅如此,The One Club还邀请广告界顶级讲师跟随广告展一起远赴各国举办免费讲座,为促进各国广告业的交流,推动这些国家和地区广告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世界其他广告大奖(戛纳、克里奥)陆续进入中国,The One Show一直有同中国大陆的广告界进行相互了解沟通的愿望,而我们年轻的广告业也正需要这些滋养来成长自己。为此,由美国The One Club和中国厦门大学联合举办首届One Show中国广告峰会,为中国广告人了解The One Show,促进中国与世界广告的交流开拓了一个全面沟通的渠道?quot;One Show中国"从此诞生,它将成为The One Show世界广告交流的一个长期驿站。  克里奥广告奖  克里奥广告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广告大奖,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广告公司和专业 制作工作室提交的一流创意作品。 克里奥广告奖评委会是由在本领域内享有盛名的国际专家组成。 评委们独立地评选出最佳获奖作品。克里奥广告奖组委会本着公正、 民主和非政治性原则对评委们的评判工作不作任何指导。克里奥广告奖 最大特点就是看重原创作意图而非单单看意图的贯彻,依此准则择优而录。评委们首先评选出最佳候选作品, 然后从这些进入决赛圈的精品中抉择出金、银、和铜奖作品。有时,评委们还会给旷世杰作颁发克里奥大奖。 每年一度的克里奥广告奖颁奖典礼是在世界商业和金融中心,也是号称世界广告之都的美国纽约市举行。这一盛会是对当今世界广告作品的一次总巡视和检阅,也提供了人们观摩世界最优秀广告作品的机会。克里奥广告奖素有广告界"奥斯卡"之称。在广告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广告箐英,群英荟萃欢聚一堂,聆听各类广告创意讲座,欣赏丰富多彩的广告作品,参观艺廊及各种丰富多采的会间活动,角逐金奖,盛况空前。 通过交流,从而激发出更富新颖的 创意灵感,提高广告制作的水准,创作出、更有时代节奏感的旷世广告作品。大会开过之后,获奖作品将由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克里奥奖代表组织赴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作巡回展览。99年在克里奥广告奖史上首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举办克里奥广告奖获奖作品巡回展, 其目的在于展示世界一流广告天才新颖奇 特的广告作品,有机会和国内的创意界同行相互沟通、共同来为广告艺术这一矗立于现代工业文明中的奇葩添姿添 彩。 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奥又称之谓“缪斯”,她是代表了掌管文艺、音乐、天文等九女神之一。克里奥广告奖4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史验证了世人对“缪斯 - 克里奥女神”的推崇和向往,同时也充分反映出了克里奥广告奖在广告艺术 世界里万里长征、勇于探索、推成出新、推动世界广告发展的精神和使命,这点正好与克里奥女神的天职不谋而合。故以此来命名国际广告至高无上的荣誉 - 克里奥广告奖。  莫比广告奖  莫比广告奖创建于1971年,是全球5项最重要的广告大奖之一(全球5大广告奖项还包括:纽约广告奖,嘎纳广告奖,伦敦广告奖,克里奥广告奖)。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莫比奖的参赛者来自世界各国,每一届都有几十个国家数千件作品参加,其中即有全球性知名的跨国广告公司,也有一些地区性小型广告代理商。每年10月1日,参赛作品汇集芝加哥,12月中旬评选工作结束,转年2月举行全球瞩目的盛大颁奖仪式。随后,获奖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作为业界观摩共缅之用。第30届大赛有近40个国家的7000余件作品参赛。并于2001年2月8日在芝加哥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颁奖仪式,全球各大电视台传播颁奖盛况。  “艾菲”广告效果奖  艾菲”广告效果奖于1968年创立于美国,由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举行颁奖大会,表彰当年度中按照预定目标获得优异成绩的广告公司。“艾菲”广告效果奖在广告/市场营销业中是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因为它能够真正体现广告的效果。其宗旨认为,广告和相关的市场交流的目的是帮助营销者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因此广告是通过帮助市场经营者达到他们的目标和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而获得承认的。效果奖项目有效支持和促进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参加效果奖评选的案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达到或超过这些目标的材料。评审程序的基础是根据既定目标检查完成情况。参赛表格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分类、媒体、媒体预算、市场状况、广告受众、创意战略、媒体战略、成果。参赛案例类别一般包括消费品(食品、非食品)、奢侈品、耐用品、药品和服务类(盈利或非盈利)。  伦敦国际广告奖  伦敦国际广告奖每年的11月在英国伦敦开幕并颁奖。这项国际大奖,自1985年正式创立以来,每年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年来报名作品均在万件以上,所有的获奖者均得到一座铜像。铜像为一个展翅欲习飞,企图飞跃自我的超现实主要的人类外形。1998年度中国内地作品首度闯入决赛。虽然颁奖安排在每年的11月,但所有参赛作品在6月即被要求送达组委会,再由组委会送往每一个评委手中独立评审。评委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包括创意大师、电影/电视导演、录音编导及制作专家等),但创意作为共同且惟一的评奖标准。  该比赛同时也为每一媒介的作品设立了一项大奖。从获奖者中推选出的评奖主席将一票认定最终大奖的归宿。伦敦广告奖的分类最具特色,不仅在三大媒介(平面、影视、广播)项目上分类细致,而且在设计包装、技术制作上也划分详尽,充分体现该项评奖在创意概念、设计手法、技术制作等几方面齐头并重的特色。电视/电影类别产品类别涵盖28项,包括电影预告片均被列入。  纽约广告奖  纽约广告大奖始创于1957年,当时这个全球竞争性的奖项主要是为非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佳作而设。在此后的二十年间,这项大奖在全美的工业界与教育界取得了非凡的声誉。在20世纪70年代,新资源的加入又使其增添了电视、电影广告、电视节目和促销等诸多项目。国际广播广告、节目和促销竞赛项目开始于1982年;印刷广告、设计、摄影图片、图像项目开始于1984年;为了适应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全球互联网络奖项亦于1992年正式设立;对于健康关怀的全球奖项也于1994年加入大赛;1995年又添设了广告市场效果奖,以嘉勉那些创意精良且市场销售突出的广告活动。近年来每次大赛均有60个以上的国家携15000件以上的作品参加角逐。中国内地作品亦曾进入决赛。获奖殊荣——每年的6月广告节开幕并举行颁奖盛会,全球的广告精英们在此青梅煮酒论英雄。1990纽约广告节专门为联合国公共信息部门设立了联合国大奖,授予那些把联合国的宗旨及种种设想,诠释得最为出色的公益广告作品。在纽约广告节广告大赛中获得决赛资格的公益作品将自然成为这个荣誉的获得者。

美国的文化和代表人物

  美国文化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 很快地, 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 时至今日,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风格, 新的自我表现方式, 甚至新的文化型式都作出巨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文学  美国的文学被翻译为世界各种语言. 早在美国历史初期, 美国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 最早的古柏 James Fenimore Cooper, 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 以及欧文 Washington Irving 描写出一个年轻并且不断成长的美国. 后来, 梅尔维尔 Herman Melville 写出有关海洋的小说以探讨道德问题. 马克·叶法国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生活的情趣与幽默. 7个美国人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剧作家尤金·欧尼尔与小说家索尔拜娄 Saul Bellow、赛珍珠、福克纳、海明威、辛克莱·路易士 Sinclair Lewis以及史坦贝克.  编辑本段绘画  1913年, 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会在纽约市的兵工大厦举行. 这个兵工大厦画展大大改革了美国艺术, 一群写实主义的画家们开了这个画展, 以抗议那些拒绝陈列他们作品的保守画廊. 这个展览同时也展出欧洲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抽象作品极具吸引力, 群众们觉得现代的欧洲艺术是可以被了解的、或者说是够吓人的;而美国艺术家们则发现它们很富刺激. 于是许多美国画家开始采取欧洲的风格,三十年代的一些画家, 如葛兰特伍德 Grant Wood等, 都是只描绘他们自己家乡的地域主义者. 然而到了四十年代, 许多画家哈佩 Edward Hopper 之类, 都属写实主义派画家. 抽象艺术则是在五十年代才确立它的地位. 今天, 美国的画家们仍然不断地尝试新风格. 举例而言, 普普艺术(意即风行普遍, 或者是因为看来像海报, 或是利用喜剧式的线条), 首次出现在五十年代. 而在六十年代, 引人注意的则是那些视觉幻像的图画——欧普艺术.  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中, 建筑一直是呈现美国风貌的. 19世纪末, 苏利文 Louis Sullivan 设计出摩天大楼. 而怀特 Frank Lloyd Wright的想像力也影响世界各地的建筑师. 今天, 的美国建筑师利用钢筋、玻璃以及混凝土设计出宏伟、出色的建筑物.  美国的雕塑在20世纪前, 一直受到欧洲风格的影响. 圣高登Augustus Saint-Gaudens 是19世纪能在其作品表现出真正想像力的美国雕塑家. 今日, 美国雕塑完全是一种个人的表现, 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 而且材料包罗万象. 举例来说, 德维森 Jo Davidson是以他为名人雕塑栩栩如生的青铜像而出名. 史坦其卫兹Richard Stankiewicz则是以金属原料焊接成的雕塑创造出惊人的抽象作品.  舞蹈在美国反映出美国人不断求变的欲望, 以及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喜好. 一些如萧恩和丹尼斯等著名的舞者, 并且不断地在传统舞蹈中引入新生命及新的形式, 因而协助创出现代舞. 透过对自然性舞步与动作的强调, 美国人也以新的方式表现古典芭蕾.  歌剧  大部分是根据民间文学、传奇及历史改编而来. 比如像道格拉斯·莫尔 Douglas Moore的"宝贝朵之歌"Ballad of Baby Doz 讲述的就是一个科罗拉多州大银王的兴衰. 第一出成功的美国歌剧是格什温 George Gershwin 伟大的民谣歌剧"波奇与贝茜" Porgy and Bess, 它是1935年在纽约上演的.  编辑本段电影  美国人在默片时代中, 首先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从那时开始, 电影成了一种为全世界千百万人提供的最佳娱乐. 从默片时代开始, 电影演员就一 直是国际间的名人, 而卓别林更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之一.  音乐  20世纪初期, 美国作曲家开始发展美国的音乐风格. 他们很快地得到世界承认. 指挥、作曲家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与钢琴家化滋 Andre Watts都跻身今日美国乐坛的领导人士之列. 爵士乐, 则是由美国人创造出来的. 在这方面著名的演艺者有爵士乐家吉勒斯皮 Dizzy Gillospie等人.  编辑本段概要  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人人以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代表人物是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经典名言】  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名言解说】  稳当:稳固牢靠。智慧是过去经验的结晶,是每个人自己独有的财富,它教我们做和说,它教我们赢取自己的生活和自由。别人的智慧无法帮助我们变得聪明。因此,自己的智慧最可靠。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027.html?wtp=tt

请介绍一下bauhaus和peter murphy以及他们的作品

!:Bauhaus成立与1983年,16年后他们重新回来了,专辑卖得比以前还好,他们的风格仍然新潮,他们的现场演唱现在成了传奇故事。他们以形象且富于思考的音乐而当然地成为了“哥特”潮流的先锋并成为了经典,这误导了人们而忽视了他们的幽默、前卫和独特。他们的音乐是黑暗的摇滚,更象Elvis Presley的“Heartbreak Hotel”而不是他们的模仿者的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那给“哥特摇滚”抹了黑。 象“The Craze”、“The Submerged Tenth”或“Jack Plug”和“The Sockettes”这都不是国际上知名的名字,这些是Kevin和David J. Haskins两兄弟及吉他手Daniel Ash早期一些短暂的音乐经历,他们之中总是缺了些什么东西,直到有一天Daniel给Peter Murphy——一个校外的朋友,象是个“美丽的蹩脚家伙”——打了个电话。在几个星期之中,Peter和Daniel在一起创作了大量的东西,在一个周末他们就写出了“Dark Entries”、“In The Night”、“Boys”、“Harry”及其他许多当Kevin和David加入后一起最后完成的作品。于是种子已经播下了。一个月后,他们组成了“Bauhaus”,是与同名的德国艺术运动相对照的。在他们于1978年的新年前夜举行的第一次公众演唱之后不久他们录制了单曲碟“Bela Lugosi's Dead”,在1979年8月由Small Wonder公司发行,是个史诗般的歌曲。乐队只用了一次就录制成功了,然后用得来的钱录制了“Tomb Flower”,厚重的黑暗音乐幸运的诞生,有九分钟长,而且听起来不象其他的任何东西。根据乐队的要求,这个版本的“Bela”至今没有出现在他们的任何专辑中包括他们最近推出的精选集“Crackle”(裂纹)。Bauhaus的现场表演已经非常吸引人了,他们只用白光(Bauhaus说:“彩色的光是给圣诞树准备的。”),在只有一个开关的小屏幕上看他们的录象,乐队显得很令人吃惊,危险且催人入睡,尤其是在小酒吧里。 “Melody Maker”杂志如此评价他们:“你可能不会注意在旋转马车上被灌输上帝的恐惧,这一部分是来自某个乐队,但事实证明Bauhaus是个令人愉快的例外。从不与听众交流,的是胁迫你让你立刻引起兴趣,爆炸性的鼓声,颤动的贝司和永不停止变化的吉他声,这些从不符合常规。” 在伦敦“摇滚花园”的一次典型的令人生畏的表演之后,他们跟刚成立的4AD公司签约,发表了三首单曲:“Dark Entries”(黑暗个体)、“Terror Couple Kill Colonel”(恐怖夫妇杀了上校)和“Telegram Sam”(电报萨姆)和一张处女专辑“In The Flat Field”(在平原),这是80年代的著名专辑之一,迷幻、黑暗而且独特。这张专辑在1980年发行,并不包括以上的三首单曲,现在听起来仍然“让人不舒服”但是传达了灵感,尤其是对Daniel Ash被低估了的吉他风格。Peter Murphy语录:“如果你受不了Bauhaus,我劝你坐下。” 所有这些在4AD的录音现在被重新制作并在美国作为“In The Flat Field”专辑的加强版首次发行。在1980年的9月,Bauhaus作了第一次美国演出,又在第二年2月作了16天的巡演。在他们即将招徕广大的听众的时候,他们转到了Beggars Banquet旗下并发行了单曲“Kick In The Eye”(踢到眼睛),这次他们用了更商业的声音和舞曲节奏。 David J语录:“我们现在已离开了地下但我们仍时不时地在失落的周末回去。” 在录音室里他们坚持了自发性的原则,下一首单曲“The Passion Of Lovers”(爱人的激情)在一天内写完并录制完成,而他们的第二张专辑“Mask”(面具)在风格上与其第一张有了转变。少了疯狂而多了成熟,更有旋律性,歌曲涉及了更为广阔的音乐领域,但仍保持了实验的锐利。专辑出现11个月之后,“Kick In The Eye”的重新混音版本又出现在“Searching For Satori”EP的A面。 虽然乐队一直在英国及海外巡演,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胜利,下一首单曲“Spirit”是他们首次起用国外的制作人,这首歌与英国榜前50名擦了点边。乐队对这首歌的编排感到不满,于是他们又为下一张专辑录制了一个更长更完整的版本。 虽然他们的录像带很棒(即使非传统),演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乐队第一次在电视上正式曝光是Peter Murphy在为时髦流行的“万胜”(Maxell)磁带做广告的非音乐电视剧里饰演角色,由著名的Howard Guard(他后来为乐队拍了“She's In Parties”的音乐录像带)拍摄。后来在电影“The Hunger”(饥饿)里又有精彩表演,这是在纽约的吸血鬼故事的现代版本。Bauhaus在一个酒吧里表演了“Bela Lugosi's Dead”,一些大牌歌星如Catherine Deneuve和David Bowie也来参观,他们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当乐队翻唱“Ziggy Stardust”(之型星团)和Brian Eno的“Third Uncle”(三叔)时又与Bowie取得了联系。在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初英国乐评界只要发现哪个乐队染了眉毛或有一些“华丽摇滚”的迹象就片面地认为他们是在抄袭David Bowie,与其他同龄人一样,Bauhaus成长于70年代,Bowie(一个在他的时代里不愿调整自己适应各种角色的人)是其中的影响之一。乐队已经发行了Marc Bolan的“Telegram Sam”,而按照典型的煽动性的心理方式,他们知道发行“Ziggy Stardust”(Bowie最流行曲式的典范)作为他们下一首单曲将会招致大规模的抗议。为加强讽刺意味,这首歌与“The Third Uncle”一起收入碟中,而且还有一首“The Velvet Underground”与Nico一起现场演唱的粗糙的“Waiting For The Man”,在封面上Bauhaus的标志上还加入了Aladdin Sane的“闪电”。我们当然不知道是谁笑到了最后,但这首单曲最终使Bauhaus得到了他们应得的英国榜前20名,新专辑“The Sky's Gone Out”成为了专辑榜第四名,前三万张还免费赠送了他们在1981年末和1982年2月在伦敦Old Vic的现场专辑。单独发行之后,与一首现场的单曲和乐队的海报一起附送,标题“Press the Eject and Give Me the Tape”中最后一个单词“Tape”暗指他们在Old Vic剧院私自卖磁带而被查抄,录音室里的作品就是专为录音室而写的,是张不协调但个人化的专辑。当乐队正准备录制新专辑时,Peter Murphy得了严重的病毒性肺炎,但是乐队的其他成员对已经产生的想法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们决定在没有Peter参与的情况下就开始,当Peter康复的时候专辑已经录完了一半,他只好重新演绎或重写人声部分,只剩下四首歌算是乐队真正的合作。结果这张专辑暗示着乐队的解散即将到来。“She's in Parties”作为单曲直接发行,之后他们于5月在日本举行了一系列演唱会,然后从6月11日至7月5日在英国巡演。在Hammersmith Palais最后的演出中,当乐队盛况空前地加唱了六首歌之后,David说了句“该好好歇歇了”就离开了舞台(这场演出被完整地收在CD中但效果有些不好,估计应该起名为“Rest In Peace-The Final Concert”)。1983年当乐队发行了新专辑“Burning From The Inside”他们应该考虑一下Bauhaus的未来了,这是一张非常多样化,由乐队成员个人分头完成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上升到了英国榜的前10名。之后有消息传来,Bauhaus的成员已经确定要走独自发展的道路了。 乐队解散之后陆续有遗留的专辑发出。当乐队解散了之后他们发现有一些歌迷已经付了一年的定金,他们应该得到补偿,于是325份包括一首单曲和另一首优秀曲目起名为“The Sanity Assassin”(心理健全的刺客)的大碟拷贝被免费发放,那首歌现在有另一个扩充版本收在“Crackle”专辑中在美国第一次发行。 在双张精选辑“Bauhaus 1979-1983”(后来扩展成双CD加上一张编辑版本)之外,其中的主要部分又做成了一张广播专辑“Swing The Heartache”(旋转心痛),加入了歌曲的一些其他版本和其他未发表的歌曲。最近一本限量发行的记录Bauhaus大事的书“Beneath the Mask”(面具之下)中附带一张CD,有乐队最早期的作品。虽然Bauhaus解散以后由成员衍生出来的乐队(Tones on Tail、Love and Rockets以及Peter Murphy个人)都没能延续Bauhaus商业上的成功,但他们的音乐仍然很有影响,那说明他们是支伟大的乐队。 在1998年的7月10、11两日,在洛山矶,好莱坞的Palladium,演唱会的门票被抢购一空,那个地方已经等了8年多,Bauhaus又回来了!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复合了呢?当然在1998年Bauhaus的音乐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丰富的资源可挖掘,而且因为他们还有很多灵感。我们只能推测,但谁会不去想如果他们不分开而继续着昔日的光芒那会怎么样?至今为止乐队的4名成员还在说着“绝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为什么不?”。这不是生锈的东西渴望重现往日的荣耀。“Love and Rockets”的音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们在Bauhaus之后合作了5年,而Peter Murphy的5张个人专辑已经使他成为可能是反明星思潮中唯一的“明星”。现在这些人带着音乐又走到了一起,为了音乐和一些未尽的事业。经过20年与Peter Murphy、Daniel Ash、David J和Kevin Haskins一起合作,我开始承认一个永恒的道理: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2:Bauhaus可以说是歌特摇滚的教父级乐队,他们以刺耳的吉他和弦和冰冷飘渺的合成器创造了后朋克摇滚中简约主义的、孤高阴暗的代表性风格。在乐队简短的历史中,他们几乎探索了他们所追求的音乐中的所有可能性:在他们阴冷萧瑟的整体音乐氛围中你可以感受到华丽摇滚、实验电子摇滚、疯克乃至重金属的各种复杂成份。在他们的追随者们面对潮流无能为力地停滞不前时,他们所创造的风尚却非常成功地一直流传到了今天。<BR><BR>  乐队于1978年由吉他兼主唱Daniel Ash、贝司兼主唱David Jay和鼓手Kevin Haskins和其后相当著名的主唱Peter Murphy组成。最初乐队称作Bauhaus 1919,1979年他们改称Bauhaus,意为德国的一个建筑学派。同年8月,乐队在独立厂牌Small Wonder Records旗下发行了单曲“Bela Lugosis Dead”,尽管这首歌连流行排行榜的边都没摸着,但却成为了事实上的歌特摇滚圣歌,在英国独立榜上停留了数年,他们歌特摇滚之父的称号由此而来。三个月后乐队签约于Beggars Banquet的一个子公司,也就是国内名声显赫的4AD。在又发行了两张单曲后1980年10月乐队的处女专辑《In the Flat Field》发行,并居流行榜NO.72、独立榜NO.1。时隔一年,他们发行了第二张专辑《Mask》,这张唱片充分展示了乐队更加雄心勃勃的的音乐方向,这个新方向将重金属和电子音乐结合成了领先时代甚多的新的音乐结构,在不放弃原来音乐黑暗凶险内核的前提下,他们的音乐变得更易于被人接受了。《Mask》在商业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同时也为乐队以后进一步商业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后一系列成绩不错的EP和单曲催生了1982年那张名列专辑榜第4的专辑《The Skys Gone Out》。1983年Peter Murphy因肺炎而未能参加Bauhaus的第四张专辑《Burning from the Inside》的创作,结果反而使这张唱片充分体现了Daniel Ash和David Jay更个人化、更情绪化的风格。在Murphy康复后,乐队去日本进行了巡回演出,回到英国后于7月解散。<BR><BR>  乐队解散后Murphy与日本的Mick Karn合组了Dalis Car,不久开始个人发展。Ash、Haskins、Jay则在1985年提议乐队重组失败后组建了Love and Rockets。直到将近10年后双方事业均陷入停顿后,乐队才重组并在1998年进行了美国巡演,并发行了双张现场CD3:艺人:Bauhaus专辑:Gotham风格:Post-Punk/Goth发行日期:1999年11月厂牌:MetropolisBauhaus复活了1919年,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法国的文化名城魏玛创办并建造了Bauhaus学院,全面改革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业艺术设计的教学,推动了前卫艺术的创作与实践。1978年,在Peter Murphy加入后由Daniel Ash、David Jay、Kevin Haskins组建于英国北安普顿的Bauhaus1919乐队易名为Bauhaus,开启了另类摇滚领域的Gothic Rock(哥特式摇滚)一派。Bauhaus于1980年在4AD旗下推出首张专辑《In The Flat Field》(在平坦的原野),1983年在A&M推出第4张专辑《Burning From The Inside》(内部燃烧)后解体。Peter Murphy短暂组建Dali's Car乐队后独立发展,而其余3位成员则另组Love And Rockets乐队。我是在Bauhaus解散多年之后才认识这支乐队的。第一次听《In The Flat Field》和现场演唱专辑《Press The Ejectand Give Me The Tape》(按退出键把磁带给我),便被Bauhaus阴沉、冷傲、狂野、绝望的音乐和前卫的艺术气质所撼动。Peter Murphy冷漠凄苦的唱腔,Daniel Ash狂躁急速的吉他弹奏,David Jay强劲沉重的贝司,Kavin Haskins深沉绵密的鼓点,都象是具有魔力似的,让人上瘾,沉迷其间不能自拔。Bauhaus的复活在很多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以成真的梦想。不期然在世纪之末意外地传来了Bauhaus重组并举行巡演的消息,不久,由好莱坞、旧金山、巴黎的部分演出实况辑成的双CD Live专辑《Gotham》(愚人村)也告推出。可以说我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惊喜和激动的心情听完《Gotham》的。比之《Press The Ejectand Give Me The Tape》,Peter Murphy的嗓音在时光脚步的磨砺之下显出了几分苍老,但Bauhaus特有的那份中世纪式的阴沉、黑暗、野蛮、恐怖、诡异的音乐氛围未有一丝一毫的减损。想必乐队的4位成员也是怀着激动和珍惜的心情,未敢将各自独立发展时的不同风格带入Bauhaus的音乐中去,倾尽全力奉上了原汁原味的Bauhaus音乐。“Double Dare”(双重挑逗)回声般低沉的吉他绵长音告知了激动人心时刻的来临,亢奋的鼓点将你迅速带入Gothic Rock狂躁阴暗的音乐境界。随之而来的是促迫而充满兴奋感的“In The Flat Field”,和“A God In An Alcove”(壁龛里的上帝),一连3首来自首张专辑《In The Flat Field》的经典代表作,带你飞速穿越时光隧道,重归20年前哥特摇滚的黄金时代。“In Fear Of Fear”(担惊受怕)莫名的兴奋与紧张,“Hollow Hills”(凹陷的小山)的阴沉诡异,“Bela Lugosi’s Dead”(贝拉·鲁各西之死)十分抢眼的节奏部分和电子化取向,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Bauhaus音乐强大的感染力。这套专辑中还收入了Bauhaus演唱的其他歌手/乐队的作品,包括Dead Can Dance的“Severance”(隔段)、David Bowie的“Ziggy Stardust”(星尘殒落)、T'Rex的“Telegram Sam”(电报山姆),有趣的是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被“Bauhaus化”了。毫无疑问,《Gotham》是令人激动、令人陶醉的,因为它让我们经历了一趟神奇之旅:Bauhaus复活了,Gothic Rock复活了。The Man With The X-ray Eyes Satori Passion Of Lovers Of Lillies And Remains Muscle In Plastic Mask Kick In The Eye 2 In Fear Of Fear In Fear Of Dub Hollow Hills Harry Hair Of The Dog Ear Wax Dancing 还有其他

建站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

采购产品: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