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欣赏
关于宣传册的规格
1、三折页广告: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 2、普通宣传册: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3、文件封套:标准尺寸:220mm x 305mm4、招贴画:标准尺寸:540mm x 380mm5、挂旗:标准尺寸:8开 376mm x 265mm 4开 540mm x 380mm6、手提袋:标准尺寸:400mm x 285mm x 80mm7、信纸 便条:标准尺寸:185mm x 260mm 210mm x 285mm8、正度纸张:787×1092mm全开 781×10862开 530×760 3开 362×7814开 390×543 6开 362×3908开 271×39016开 195×271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大度纸张:850*1168mm 全开 844×1162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 290×422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开本尺寸:787 x 1092对开:736 x 5204开:520 x 3688开:368 x 26016开:260 x 18432开:184 x 130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对开:570 x 8404开:420 x 5708开:285 x 42016开:210 x 28532开:203 x 14016开 大度:210×285 正度:185×2608开 大度:285×420 正度:260×3704开 大度:420×570 正度:370×5402开 大度:570×840 正度:540×740全开 大:889×1194 小:787×1092名片横版:90*55mm<方角> 85*54mm<圆角>竖版:50*90mm<方角> 54*85mm<圆角>方版:90*90mm 90*95mm
有哪些大众传媒方式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淘宝海报设计有什么要求?
1.充分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图像和 色彩来实现。2.海报表达的内容精炼,抓住主要诉求点。3.内容不可过多。4.一般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5.主题字体醒目。
外企面试时要注意点什么?面试官(人事经理或外国老板)一般会问些什么问题?如何用英语回答?
作为一名HR,我可以给你分享一下。不知道你是应届生还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论是应届生或者用工作经验的,千篇一律,上来肯定是要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的。之后,若你是应届生,他们会问你在学校有无做过什么项目,得过什么奖项,有无奖学金等等,顺带着会问你一些专业知识,然后会问你对你所寻找工作的看法等等。如果你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家肯定会问你为什么来他们单位?为什么现在想辞职?之前做过的工作项目有什么?在项目中你承担了什么角色,做了什么工作?有哪些收获和总结?基本上就这些。用英语回答,这个就看你自己的英文水平了,基本上面试就这些东西。
关于设计作品版权的问题
海报上的元素是他人的,版权也是他人的,这是汇编作品。你只有汇编的著作权,没有作品使用权,因此你这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很微弱,你使用它要征得原作品者的同意。解释: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由于汇编权是作者的专有权利,因而汇编他人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或作品的片段时,应征得他人的同意,并不得侵犯他人对作品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等著作权。所以购买你版权的人使用你的海报设计,也要征得原作品人的同意,否则是侵权。
如何判断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好坏
设计属于实用美术范畴,我个人从业十年,发现表面浮华的市场背后,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粗制滥造之作。设计产品的公式化、模版化让整体行业与日韩欧美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很多客户,自身不具备基本的美术专业素养,他们一般用其他相似产品宣传方案做参考,再配以一些空洞泛泛的口号,如“大气”“现代感”“国际化”“高贵”等等。云里雾里胡喷一通。这样的结果,往往产生出千篇一律的视觉垃圾。近年来泛滥成灾的地产广告就是最好的例子。十年前让人赏心悦目、眼前一亮的好东西,逐渐繁衍出无数个孪生兄弟,虽然地产商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广告却做的跟一个妈生的似的,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视觉疲劳,增加宣传成本。当然,房价大涨,炒家云集。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卖方市场,特别是近几年,他们不发愁卖房。所以广告对于他们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们也无须操心其品质的优劣。言归正传,设计优劣的评判,一是靠市场检验,二是靠业内标准。这么多年设计无法良性发展,主要的症结在于:市场妖魔化,行内标准不清。面对一件作品,往往意见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如何成功地选择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广告方案,成了困扰很多高层的主要问题。当然,“关系户”情况另当别论。下面,我以一名设计从业者角度,用最通俗的语言,给有此困扰的朋友一些建议,大家或许有更好的评定方法,也可以留言讨论。 平面设计作品的评定应遵循:不土→好看→有内涵。这七个字标准看似简单,实际实施起来足以枪毙掉目前市场80%的设计稿件。这三点必须按箭头指向方向依次满足,如果能依次满足到第三个标准,那一定是一个好作品。这里说到的按顺序依次满足很重要,有很多设计竞赛评判标准本末倒置,过分强调内涵,从而助长了众多视觉暴力作品的产生。形式和表现手法极其粗糙。这样的东西即使金奖银奖,也过不了市场检验关。起不到广告的基本作用。 不土:这里强调一下,不是说不能出现乡土或民族元素。很多“土”得掉渣的作品一样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比如剪纸、皮影等民间画册作品。这里的“土”,指的是俗,或者说庸俗,比如不孕不育类广告放个大胖小子。地产广告里的绿树蓝天等等。这里基本有一个原则,同一种形式,一百个人重复就是土,一万个人重复就是土。一样的主题,往往变一个角度和形式,会有柳岸花明的效果。好看:这里说的好看是指形式的美感,主要考察的是设计师对色彩、构成以及图形、图像的掌控能力。好看可以是繁琐的,可以是简练的,可以是古典的,可以是现代的。越好看的作品距离一副美术作品的标准就越近。比如很多电影海报,其画面的张力和美感,不输给任何艺术大师。有内涵:这点对于设计师来说困难最大,原因并不是“有内涵”本身的难度,而是要首先满足前两个标准的前提下再来讨论作品的内涵。作品内涵考察的是设计师的知识面,是体现设计师对该产品的认知和深刻程度,要求设计师博古通近。不仅仅要熟悉产品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在这点上,日本设计师做得相对超前。当然,在实际的市场需求中,很多设计产品并不要求一定具有内涵性,内涵性主要取决于目标消费群的文化程度,不然,内涵是有了,没人看得懂了,也背离了广告的基本原则。
如何将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海报形式展现
一、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文化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文化的形态繁复多变,各民族的文化也各具特色,并且随着内外因的作用不断产生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入手,把握各民族、各时代文化间的联系点和共同性。文化是共享的,是某个特定群体成员共享的理想、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然而文化也是可以习得的,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也可以形成交集。我们总是强调现在处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伴随着这一转变也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是,尽管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别,大部分中国人不懂得基督教的教义,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圣诞节的名义过一次节日;尽管西方人很可能不太清楚公历与农历的区别,这也不影响他们与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一起,享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二、海报设计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 海报也叫做“招贴”、“宣传画”,英文名为“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一)海报中的文化同一现象 文化的传递是以符号为基础的,比如语言文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借助语言文字,文化得以代代传递,也能够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中去。符号按照感官不同可分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与触觉符号,语言属于听觉符号,而文字则属于视觉符号,图形图像也是重要的视觉符号。海报具有画面大、宣传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以及远距离视觉效果强烈等特点,是极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也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内容丰富、主题表达明确、传播途径多样、展示简便、对于环境道具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广为流传。我们熟知的许多国际平面设计师都在这一领域都有突出的代表作品。众多国际性的平面设计比赛也是通过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的。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海报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需要用原创海报作品引导消费者思考皮草服装的道德问题。欣赏最终获奖的优秀设计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海报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到相似的构想或者相似的图形元素,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环境的大学生们,在立意和素材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例如,2007年的第五届比赛,大赛主题为:“FashionVictims”时尚的牺牲品。中国赛区获奖作品中有三件出现了衣架这一元素,美国和加拿大的获奖作品中各有一件是以衣架为创意元素的。这一现象说明,在设计之初,中外学生选择海报创作元素时,都不约而同地从时尚联想到了衣架,并采用了或实物拍摄或手绘勾勒或异图形构成等表现形式运用在自己的海报设计作品中。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间政治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作为一名设计师,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最广泛范围地传播,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会采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图形元素。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是一幅名为“暖”的反战海报,背景中央写着战争的英文单词“war”,旁边是一颗破碎的心,看起来犹如一对小小的翅膀,翅膀上顶着一个光环,如同血色天使一般。画面下方有一排主题语:请不要让这对翅膀飞走。整幅画面色彩斑驳,让人联想到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而在这一片萧索之中,这颗小小的红心温暖了观者的心灵,让人在沉重之中悟出些别样的味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却是国际通用语言;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笃信基督教,但是大多能够识别天使的典型特征。因此,这幅作品能被国内外大部分观者解读。由此可见,尽管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成长,国际间的交流却日益密切,如今东西方的年青一代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甚至思维方式上有着逐渐趋同的态势。这既是设计师们的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元素创作作品可以提高作品传播的广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数观者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仅仅利用文化同一性设计海报,难免存在太多创意“撞车”的风险。因此,两者间“度”的把握相当重要。 (二)海报中包含的文化差异使其各具特色 纵观海报设计发展历程,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师们的海报作品大多含有和本国背景文化相关的、独特而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视觉语言,并逐渐将其发展转化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让观者一看到海报画面就能够明白是设计者是谁。老一辈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为日本传统戏剧———能剧所创作的一系列海报流传甚广。能剧是日本民族戏剧的第一个剧种,它是由从寺院神社节目助兴表演中脱胎出来的“猿乐能”演变而来,在日本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剧出场人物较少,以剧情的表演为中心,是一种象征剧。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都戴假面具,这是能剧区别于其它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剧就是从选择面具开始的。田中一光的能剧海报大部分都采用了面具作为主体图形,在表现手法上,他用大面积的几何色块将原本复杂具象的面具与头饰进行归纳,概括其主要特征,并采用高纯度补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除了利用几何色块塑造能剧面具来创作海报之外,还有一部分能剧海报则是将文字甚至笔画作为主要创作元素。这些文字往往是戏剧中某章回的内容,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画面上;或者是将剧名的笔画在不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拆分,分布在画面中;有时还会用相应的色彩区分不同的剧目。 田中一光在海报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日本传统形象和民族元素,而这些元素却是通过相对较为现代的几何形态表现出来;海报中补色的应用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华丽能剧世界,又通过巧妙地划分与间隔体现了层次地交叠,使得海报画面形成了类似西方透视效果的空间感。这是传统与现代、文化差异与同一性的极好体现。也许有人会说,现如今距离田中一光的全盛时期已经相隔甚远,而能剧本身就是较为传统的文化领域,难免在海报中会出现一些独有的民族文化符号。那么,新锐伊朗设计师Me-hdiSaeedi则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MehdiSaeedi的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波斯文字和传统人物形象等民族元素。比如他为三位伊朗女性艺术家油画展所作的海报《三种伊朗人的面貌》,利用波斯文的大小以及书写角度的变化组成三张相互联系的女性侧脸,完美契合了主题。他认为,波斯文与拉丁文字在结构上非常不同,拉丁文字处于两条平行线之间,方块字的结构更容易处理好平衡的问题。而波斯文字则比较机动,字母的组合更为随意,设计师们可以用更加创新的方式进行设计,图形化效果较拉丁文字更为明显。他另一幅海报作品《伊朗印象》是为伊朗摄影师作品展而作的:画面主体图形是一名缠头的伊朗传统男子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为一名曾留学英、法两地的设计师,MehdiSaeedi明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波斯文的识别性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以英文标注的主题,并与原有的波斯文字有机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努力将这两种文字的特点结合起来”。MehdiSaeedi通过他成功的海报设计作品告诉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够擦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三)中西方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化学效应”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海报设计作品,有许多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而这种中国味儿,又通过简洁易懂的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他本人对此谦虚地回应:“基本上我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但是为什么我弄得这么好,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文化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好让中国人和老外都觉得有味道。但并不代表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多深,你只要多问我一句,我未必可给你一个更深入的答案。”而采用这样不同文化融汇的设计理念来完成作品就是希望通过国际性活动“表达中国文化与品位,通过这种展现,将中国人的尊严在国际舞台上拿回来”。观其1990年在东京举办的“EastMeetsWest(东方汇合西方)”个展海报设计,画面主体为一个书写于沙地上的篆体“东”字,细看可以发现,这个充满传统味道的东方文字笔画结构却被拆分为四个英文字母“EAST”,这正是英文中“东方”的意思。如果换一个角度,将海报倒置,文字笔画则又组成了“WEST”,变成“西方”的意思。他将英文单词中的“东方”与“西方”巧妙融合在同一个古老的中国文字中,既将此次个展“EastMeetsWest(东方汇合西方)”的主题涵盖在内,又体现了东西方的交融汇聚。画面整体为暖黄色调,砂砾中的字体刻画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历史的神秘与沧桑。 陈幼坚为“香港东西”之香港设计师七人展所设计的海报,也同样充满了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灵感火花。浅色的画面中心位置放着一杯热茶,那是一只由寥寥几笔毛笔笔触勾勒出的典型中式瓷制茶杯,杯中却泡着袋泡红茶。红黄两色组成的标签让人联想到有着“世界红茶之王”美名的英国经典品牌———“立顿”,只不过标签上的文字已经替换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内容。杯中的茶水冒着热气,这升腾的气体由彩色线条组成,似乎意味着在东西方文化共同熏陶渗透下成长起来的香港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必将通过此次展览的呈现,在设计界大放异彩。海报色彩素净,画面主体突出,简洁而不简单,蕴含内容丰富而隽永。糅合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设计美学并不只是香港设计师的“专利”,大陆设计师们同样有感于东西合璧的独特设计韵味,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海报设计作品。深圳平面设计师刘永清设计的一组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海报设计中,他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字融合在了一起。画面中“百花齐放”与传统花卉图形结合,“百家争鸣”四个字与孔子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这八个字的字面含义。两幅海报乍一看平平无奇,仔细回味时则发现主题文字另有乾坤———汉字的笔画是由英文字母组成的,不同英文字体也使得中文字体呈现出类似宋体和黑体般不一样的字体效果。东西方文字通过设计师的处理,巧妙结合在一起,在画面中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和谐视觉效果。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又难以将其精准定义。在海报设计这一领域,设计师们将其浓缩为视觉元素集中体现在画面中,在设计创意与设计表现时既要考虑到最广泛范围内受众的接受程度,又要保证作品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适度把握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设计作品致力于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又保有中国特色所需要长期研究课题之一。
版面海报设计最好用什么字体?
不是所有的海报都适用一种字体,关键还是看你设计的内容有关,比如海报的内容是关于儿童的可以用一些卡通的可爱的字体,女性化的用品可以用比较舒展看上去比较舒服的字体,如汉仪的字体使用较多。比较正式的一些项目宣传用大宋体、黑体用的较多,总之还是灵活应用。方正字体汉仪字体华文字体经典字体文鼎字体创艺字体这些都是经常用的字体直接在百度搜索下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