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网络管理学校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走出“打杂”困境

在各大信息技术教育论坛上,都会看到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发牢骚,说学校对这门学科很不重视,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安心致力于课堂教学,而是在做着电工、维修员,打字员、做课件等杂事。还有不少教师把希望寄托在信息技术能列入高考范围,以为这样就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的确,信息技术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却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还有的教师干脆走出校园,做起了IT人?面对目前的困境呢,教师们应该如何面对?下面的建议也许可以引起你的思考。 第一招:我专业,所以我不可小视成为“打杂”的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是做一个“高专精”的信息化教育人才,是让人重视你的必要条件。一个IT精英,在教育信息化上不一定是精英,但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精英”首先应该是专业化的。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包括三方面:从为学生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即是从信息技术教学出发,提升信息技术本学科教学法的水平。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以前教计算机操作的概念,而侧重于传授过程和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信息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行洞察,并且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对自身学科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进行补缺和提高。 从为学科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即是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发,提升设计和指导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教师只能为学科教师开展课程整合提供低层次的技术操作帮助,没有达到能够进行指导和设计的高度。在这种背景下,要为其它学科教师所认同和尊重,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为其它学科课程策划和设计出各种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 从为学校信息化服务方面来提升专业发展:即是从系统决策能力出发,提升学校层面信息化发展的设计规划能力。学校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和管理能力,协助校领导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布局,制订计划。 第二招:富创意,所以我不可替代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这样的“高难”活动很多普通老师都可以独立完成了。现在,技术已经成为次要的因素,创意构思才是最值得推崇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充满了随意和无序,以至于有人认定信息技术教师只要管好设备就行了。 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应该思考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更新快,要适当超前地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这可是“吃饭”的基本功。 二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我们应该深入地理解思考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而不要囿于它的内容编排。内容仅仅是一种载体,承载所希望学生获得的信息素养、情感体验、探究习惯甚至审美能力等等。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拓展、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而不仅仅理解为“技术”的课程。我想作为有所追求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上出组织有章法、教学有内涵、课堂有情趣的信息技术课,重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尊严。 三是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预见。首先智能机器人项目将被引入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新领域,信息技术教师会有广阔的天地开展研究和探索。其次要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并不能完全替代那些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内容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依然会作为重要的指导者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最后是关注社区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会拓展到社区与家庭。那时,信息技术教师将为网络资源的建设、网络社区活动的组织(蕴涵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运作的维护作出努力。 “信息技术老师,你会下岗吗?”这是很多老师心里没谱的事。“刚看到网站上贴出这样的贴子时,很多教师的心里是不情愿的,事实上,当学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越来越不“神秘’,为普通教师所掌握,信技教师就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你的工作是无可取代的,怎样才能让你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如是说。 第三招:有进取心,就没有危机我是一名校长,我可以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是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三年级以上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将会被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整合课所取代。不远的将来,所有年级都将取消专门的信息技术课,代之以至少每周一节的语文、数学、常识等学科在网络教室上课。网络和计算机真正成为了教和学的工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已经表达了强烈的呼吁,不少已经开始了实践。 如果课程整合是一种趋势,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老师,你具备了应有的综合素质了吗?你能够顺利的转岗吗?我认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走势,经常要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甚至主动要求兼任其他的一些学科,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化被动为主动,继续在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成为开拓者,成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心中的香饽饽。我始终相信,一个有进取心的老师不会下岗,一个始终学习着、思考着、研究着、实践着的老师不会下岗。除了忙碌,需要抬头向前看。 第四招:有多重角色,就会有多重价值第一,好老师。做好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共同愿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厚的学科知识、娴熟的使用技能、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喜欢你的课,并在你的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产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第二,好伙伴。现代教育提倡每位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但由于我国教师的业务培训相对滞后,至使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使用方法知之不多,有的甚至毫不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之处,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同事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比如帮着做一些课件,培训等,让你的同事能在自己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信息技术。 第三,主人翁。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兼任电脑维修、打字员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普及信息技术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随着信息技术被的教师所掌握,相信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但在这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老师有义务承担起这些工作。另外,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社会性、服务性功能,把课堂教学与学校的中心活动相结合。 第五招:直面现实 积极进取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发牢骚的原因是自己干活太杂、太多。目前每个学校适合计算机教师的岗位有教师、网管、课件制作等电教工作。有些老师在学校分配工作时都会尽力承担,其实大家在工作刚开始初期就应该与校领导交流一下,明确自己与别的老师的分工。  如果你是教师,你就上好课,带好学生的计算机竞赛,写好自己的教学论文,这些活够你做的。如果你想成为网管,那么你至少应熟悉基本的网管知识,掌握一门网络编程语言如ASP、ASP.NET、PHP、JSP等,并在自己的学校网站上搞试验并投入运行。如果你想成为课件制作类的电教人员,那么好好操练FALSH、AUTHWARE等软件吧。每年不是有全国及全省的教师自制课件评比活动吗?其实还是一句话,直面现实,积极进取! 第六招:做学者型教师我除了教学,还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教研员工作,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而这又恰恰是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老师,我觉得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质,不能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混为一谈,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为了写好学校的校本课程标准以及实验区的教材,我详细地研究了国家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学习次数超过了10遍,每次都有一些新的体会与想法。而自己也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与研究,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一些理解。 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很多领导的理念不够新,对于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不太了解,他们花精力、财力把硬件环境搞起来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硬件下去以后的维护工作,消耗情况,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将会做出怎么样的效果来。因此,我个人认为,学校领导要不断加强认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和领导做好沟通工作,这样信息技术教师的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学校有17个球,借走了10个还剩几个?⑨

还剩7个1-10=7个谢谢,请采纳

学校标识码查询网站

学校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10位识别代码。可以联系当地教育局或学校的学籍管理员,可以登录学籍管理系统查询。第一步:进入学籍管理系统。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的“系统管理”——点“个人设置” 再点“省内学籍管理员通讯录”。第三步:在“学校名称”中输入某县某镇即可查询。

学校网站一般有什么功能?

网站管理系统:网站建设好之后,必须有一个后台管理界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操作。 栏目管理系统:用来管理页面上菜单,让客户自行添加、修改、删除、禁用等。 文章管理系统:用来发布网上的新闻、文章等,可以纯文字,也可以图文并排。 会员管理系统:系统管理员、校长、教师、学生等都可以成为网站会员进行相应操作。 下载管理系统:学样可以用来上传一些内部资料(课件、教案等),供游客或会员下载。 样式管理系统:学校可以自行改变网站的风格,换颜色或图片等,使网站常变常新。 在线报名系统:用于发布报名活动和要填写的表单,会员用户填写后,管理汇总统计。 图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上传到网站上各图片区的图片,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等。 投票调查系统:用于学校网上评选优秀教师、三好学生、征集活动民意等,方便统计。 论坛管理系统:学校内部或对外交流的平台。让学校与师生、家长更好的交流沟通。 访问统计系统:用于统计了解网页何时何人访问过,可以统计每月、周、日、时的访问。 成绩查询系统:导入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让家长和学生自行上网查询,快捷方便。 当然,一个学校网站并不仅限于以上功能,做的更好些可能还包括校友录和校园博客等其他功能。

浅谈如何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  为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学校于2002年就确立了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校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校园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上舆论分析与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二级网站的内容进行日常监督、协调、管理、指导。学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并对校园网内的二级域名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学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负责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校内各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部门网站进行日常管理和信息监控。为加强对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我校还建立了舆情分析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舆情汇集、研判和快速处理的职责。  为确保网络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陆续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章制度。今年,学校又发布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校园网络新闻发布管理的规定》,该规定对校园网络信息的发布、审核、监控及相关工作绩效考评作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制度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扬校园网络文化主旋律;提高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使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为校园网络文化乃至于整个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通校务信箱,推动民主管理,营造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  四川师大校务信箱系统是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设计制作的一个具有学校校务管理功能的网络留言和回复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结合了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特点,运用网络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与学校公共事务管理相关的各种要素都集中放置到一个网络系统之中,构建起一个人人可以平等参与的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广大师生员工乃至社会各界都可以直接与校方管理者就相关校务问题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这些交流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开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及其处理流程,只要不是涉密的信息,都有可能在这里被呈现于公共视野之中。因为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所以在这里进行意见表达,还有许多其它沟通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提出疑问和建议,更容易讲清楚,讲透彻。校务信箱系统的开通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建设,减少和消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等;同时,它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了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关心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广大学生就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后,校内各单位都将根据工作职能及时予以回复并给出处理办法,使有序、民主、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深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为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第一,加强网络的技术防护。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发布平台开放性、信息发布来源隐蔽性等特点,加之各种安全漏洞、不良网站及“网络黑客”的存在,给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极有可能通过网络渗透进校园网。针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这种复杂情况,早在2003年,校党委宣传部和网管中心即建成了以“防火墙”网络安全技术为支持的校园网防护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对各类有害网站和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封堵,并能较有效地抵御校内外“黑客”的攻击,还能对校内不良或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上网行为进行监控,为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技术防护。  第二,加强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管。为活跃和繁荣我校网络文化,我们开辟了以师大论坛为主的校内网络交流平台,下设数十个子版块,涵盖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电脑技术等各个方面。就运行情况看,上述平台上的交流文章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过一些过激言论,也有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争论时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为此,学校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部门对校内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管理,管理者既有网络技术人员,还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要对各版块的“版主”进行专门的政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删除错误的信息,切实把所负责的版块建设成健康、高雅、科学、文明的交流平台。另外,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申请书、责任书,并经所在学院书记签字批准才能入网。学校还组建了网络信息员队伍,他们由德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骨干组成,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下,定期整理论坛上的讨论热点及主要观点,捕捉和反馈重要信息,掌握网上动态,以适当方式制作和发布积极信息,及时处理消极信息。   (四)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学校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将各种文明健康的文化信息输入校园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示范区和辐射源,学校将网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的新载体,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网页,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和信念,用科学的观点分辨是非。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政治教育学院等单位还开辟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在上述网站、网页上,以问答、纲要、述评、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提供大量的党史党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针对校内外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转载权威媒体的论述和同学们有代表性的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流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塑造校园精神、培养合格人才的阵地。  学校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到,开辟网络德育平台并不能进行简单的网络说教,而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精神生活,用优质的网络服务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达到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的效果。为此,我校在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过程中,在充分整合校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融思想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种网络文化活动。学校在“师大在线”上开设了网上文化精品库,提供名著点阅、名片名曲点播、科研成果评析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为拉近学生与正面网站的距离,我校学生工作部和各学院还开设了网上教育互动平台,及时与同学们进行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网络交流。  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激发广大同学创作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同学们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体系中,近年来,同学们为校园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作品,既丰富了校园网,又在同学们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目前,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校内已构建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校园各级网站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新闻、学生活动、学术讲座、就业动态、社团文化、学期成绩、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实现了主流阵地由主流信息占领的格局,消减了不良消息的侵蚀,构建起了“大网络德育平台”。  (五)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者队伍,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大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才能对这些变化加以敏锐观察,准确分析,正确引导。为此,学校着重抓了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二是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专业队伍建设。学校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以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和部分学生干部为骨干,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网络工作队伍,并着力加强该队伍的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既监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年都要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进修,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甄别问题、应对问题的工作能力。学校凭借这支工作队伍,建立了功能完备、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坚决删除“黄色的”,着力疏导“灰色的”,积极营造“红色的”和“绿色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第二,加强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的建设。学校目前组建了一支包括12名教师和50名学生在内的稳定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特约评论员参与评论引导工作。这支队伍非常熟悉大学生思想动态、高等教育规律及学校校情,且热心于此项工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在门户网站和各级网站上不定期推出他们撰写的高质量的述评文章,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有理、有力的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解疑释惑,增强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六)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情况调研,加强关于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和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学校网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上网收获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学校对校园网络文化显在、潜在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形成若干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强相关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学校还通过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发出文明上网倡议,提出网络文明行为的基本内容。学校通过发放学习手册、组织辩论赛等形式加大了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校已经在校内创建了校园新闻网、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成绩查询系统、招生就业信息、在线心理咨询、数字图书馆等网络管理系统;开辟了了师大论坛、校友论坛等校园虚拟社区;从2004年起,开辟了校务信箱,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根据分管工作及时回答师生关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近两万条;实现了三大校区,即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网络的相互联结和资源共享;构建起了校园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管理与维护队伍和一支政治素质好,分析能力强,评论技巧娴熟的网络红客和评论员队伍。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尚待改进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路  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新时期,高校要重视“红色网站”建设,打造“品牌栏目”,专门建立能充分体现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在高校网站主页的突出位置设立德育教学专栏,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校内各单位还要按照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性的原则,在部门网站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道,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焦点、难点、疑点问题供学生讨论,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为此,我校将进一步改变客观上存在的,大学网络思政教学资源提供与使用方面的条块分割状态,真正实现共建共享。构建全方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教育  高校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恪守网络规范,约束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做到文明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培养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开展网上心理咨询,防止不当使用网络导致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让大学生逐步适应数字化环境,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二)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网络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  大多数高校承担网络德育教学工作的,大多是专门的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其中的相当部分老师只具备简单的网络技术,在内容上也只不过把原来的课堂教学照搬到网络上,根本没有依据网络德育教学的特点来设置,导致网络德育教学没有特色,甚至枯燥乏味。因此,我校将重点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队伍,确保参与德育网络教学的必须是能够适应网络文化、具有网络文化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并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使用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等问题,同时,完善兼职的网络德育工作者还应和校内的网络红客和网络评论员一起,在校内论坛上就热点问题进行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切实有效地全方位提高网络德育教学质量。  (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为提高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我校认为,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美术设计大赛等,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产生正确认识,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还可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冲浪等活动,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网上网下结合,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功能强大的宣传媒体为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渲染气氛、报道活动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更高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机。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分析。面对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把关、过滤。如对校园网上BBS上可能出现的过激言论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见解,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正面引导。同时,我校还将在现有网络舆情分工作机制和经验的基础上,把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具体而言,我们将整合现有的工作队伍,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对学生访问率高的校内外主流网站、论坛、贴吧上的主流观点、敏感观点以条目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并列出简要评析和对策建议,呈报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阅,作为制定规章制度,开展相关工作的依据之一,从而牢牢把握网上工作主动权,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

建站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

采购产品: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