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设活动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和对策

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即使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对策,为您转载下面资料,仅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制和发展,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的趋势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软化。有的企业认为抓党建应该以经济利益为主,有时间抓一抓,没时间放一放,没有精力抓党建,基础建设薄弱;有的企业组织活动无经费、无场所、无器材、无内容,活动难开展;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职工思想缓散,组织功能弱化,党员作用难发挥,优秀青年等待观望,党员的培养发展出现断层,甚至存在多年不发展党员的现象;有的企业行政领导兼任党委(支部)书记,主抓生产经营,对党建工作既无经验,也无精力,组织意识不强;有的企业既不开党委(支部)会,也不开董事会,主要领导说了算,组织机构濒临瘫痪;有的企业党务干部政工职称不享受待遇,酬薪明显低于同级别的经营管理人员,致使部分优秀党务人才流失,即使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也不安心,不尽心;有些企业改制,机构精减,人员分流,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成为重点,党务干部“兼职化”、“业余化”问题突出。 二是组织功能弱化。党的基层组织应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企业改制后,特别是企业性质改变后,企业只注重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却不愿在党建工作上下功夫。有的认为企业应以经济利益为主,党建工作要服从于经济建设,党组织成了企业的附属机构,党建工作变“矮”了;有的认为企业重大问题应由董事会决策,而忽视了组织的存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分工负责制难以实现,党委(支部)职能变“瘦”了;有的认为企业抓党建与抓经营相冲突,重生产,轻党建,党课教育难落实,党内活动难开展,党组织变“虚”了;有的认为企业设了组织就得设职位,政治工作是虚的,经济效益才是真的,党建工作变“多”了,等等。这些消极思想、模糊认识的存在,极易形成党政关系不顺、组织功能弱化、党建工作无力等问题,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不顺,党建务“虚”,行政务“实”,党组织从事的是“软”工作,经营部门创收是“硬”指标,组织活动与行政管理两夹皮,导致组织参与决策难、监督难、活动难。  三是党性观念淡化。随着国有企业的逐步发展和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下岗分流、自谋出路的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数量不断增多,教育管理难度增大。有些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因受教育经费、活动场所的限制,组织活动难开展;有些企业根据下岗分流党员分布情况,动员他们将组织关系转至党员居住地,但由于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衔接不到位,有些街道、社区不愿接纳 “外来党员”;有些企业的党员分流后,外出务工地点不确定,随意流动性大,党组织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有些企业的下岗分流党员长期外出务工,不与组织联系,党组织不好管理;有些企业的党员下岗分流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对组织失去信心,党性观念淡薄,不愿参加活动;有些企业的组织部门教育管理滞后,没有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导致下岗分流和退休党员没了“家”,成了“三不”党员。 四是处理问题简化。在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由于部分党员因岗位调整,个人利益发生变化,下岗分流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关个人生活的重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聚众上访,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有的企业管理层实行年薪制,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多万甚至几十万元,而一线员工工资较低,收入差距拉大;有的企业改制重组或变相入股,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分流下岗;有的企业重要岗位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复杂,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好处;有的企业在重大工程招投标、大额度资金使用、大宗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等重大问题上搞“个人说了算”,兹生腐败问题等等,职工群众对此反映较大。 二、主要对策 (一)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国有企业一般设有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领导机构,作为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国有企业,党组织虽不是以经营管理为主的行政领导核心,却是政治领导核心,起着把握大局、统领全局、指航引路的作用,如果没有组织的把关与监督,就容易形成“集权领导”、搞“一人说了算”,领导班子就握不紧拳头,拧不成绳,组织没有凝聚力,工作没有战斗力,说话没有感召力。因此,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合理编配班子成员和党务人员,把政治觉悟高、党性观念强、思想道德纯、自身形象好的干部调配到党务部门工作。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做到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障,组织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激发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做大做强企业。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多方沟通,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和班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班子成员找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党内监督,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坚持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使党员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素质。落实党员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证党员始终在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不断强化国有企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不同于地方政府党组织,地方政府党组织是组织领导核心,而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政治领导核心,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决定的。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注意处理好党组织与董事会的关系,发挥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者”职能;处理好党组织与经理层的关系,发挥决策执行的“监督者”职能;处理好企业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发挥党群部门的“协调者”职能;处理好党组织与群众团体的关系,发挥政治核心的“领导者”职能。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一是管方向。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书记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或经理兼任的,在行政上是最高领导,在组织生活中,他又是书记,要管好方向掌好舵,在企业中承担着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在重大问题决策中要把好政治关、导向关。二是管思想。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与发展,职工的身分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思想比较活跃,聚众上访人员增多,书记要领导党群部门共同负责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三是管培训。党群部门要负责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创造拴心留人“软环境”,吸纳、培养和留用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四是管协调。负责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化解利益矛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党员管理,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国有企业党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下岗分流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这部分党员,有的尚未找到新的岗位,待业在家,不好管理;有的就地打零工,职业不固定,流动性大,不好掌握;有的自谋职业当老板、干个体,对原单位怨气较大,不好交流;有的远赴他乡,长期外出务工,不好联络;有的离退休党员年长体衰,行动不便,活动不好组织;有的离退休党员异地居住,长期不联系,党费不好收交等。要加强这些党员的管理,发挥好党员带头作用,一是要管好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刚步入党员行列,干劲大,热情高,有朝气,好管理,只要加强教育培养,提高思想觉悟,加深对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就能够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成绩。二是要管好在职党员。在职党员是企业的主体,是先进性的代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示范岗”等岗位,争先创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要管好待岗党员。由于待岗党员容易产生“无人管”、“没人要”思想,党员不服管、单位不想管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管好待岗党员,就必须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经常走访慰问,建立相应档案,思想上常帮助,组织上常关心,生活上常照顾,积极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解决现实问题。四是要管好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因外出时间、地点、职业不确定,流动性较大,利益上不受单位约束,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如果党员外出时间、地点、职业相对固定,且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去单位党组织;流动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组织关系开转到单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异地自谋职业、定居、外出培训学习连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可由所在党组织出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单位党组织;外出时间超过6个月、暂时不能开转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应到所在单位党支部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使流动党员异地有“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五是要管好离退休党员。离退休党员因年龄偏大,自理能力较差,需要人员照顾,有的投靠子女,异地居住;有的年长体衰,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有的生活困难,不能按时交纳党费等。对离退休党员和分流下岗党员流动到社区的,实行社区管理;加强企业党建与社区党建的协调衔接,街道、社区居委会要主动接纳流动党员,履行好教育管理职责,党组织要经常登门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生活情况,从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处事能力,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企业党组织的形象好不好,党员的身影正不正,关键还要看党内民主监督的作用强不强。反之,组织的处事能力就弱,形象就差,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不能发挥。一是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要通过企业改制、机制转换、制度规范、管理创新等,建立健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良好机制。二是要增强民主监督意识。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机关、基层设立由各阶层普通党员兼任的民主监督小组,全方位的实施民主监督,尊重职工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首创精神,采取有效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引导和发动职工党员在《公司法》、《劳动法》和《工会法》等法律框架下,真正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三是要提高扶贫帮困能力。切实关注特困职工、双下岗职工以及老、弱、病、残、遗属等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努力做到精神上给予慰籍、感情上给予关怀、生活上给予照顾。四是强化职工技能培训。筹措培训资金、建立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培养、组织技能考核等措施,向下岗职工发布、传递就业信息,帮助职工提高竞争能力,使之竞聘能上岗、在岗能增收、转岗能适应、下岗创业能成功。

如何推进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制度建设工作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条文,没有明确具体是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然而规定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2、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很难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3、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依然照旧,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企业制度需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存在,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到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进行定期修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制度的实施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制度难以执行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也有其人为的主观原因。 1、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制度中的惩罚性条款往往很难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度执行者缺乏公心和责任感,或碍于情面,或存有心偏袒,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执行制度不能持之以恒,热一阵,冷一阵,时间一长便对违规行为熟视无睹;三是制度的学习宣传不到位,甚至连执行者自己都很难把制度的详细规定说清楚,更何况是一般员工,早已将其抛之脑后。 2、制度执行缺乏权威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弹性过大、灵活性太多、原则性不够”的现象,对出现的问题自作主张、先斩后奏、明知故犯等行为。有观点认为制度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缘于领导者自己首先破坏制度。这一观点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作为普通的员工或者管理者,他们迫于压力一般不敢违反制度,而只有领导者有权超越、甚至改变制度,因为领导即使违反企业的内部制度往往并不会因此受到处罚。若要维护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需要领导者严于律人,起到表率作用。 3、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考核。有的企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公司制度完成发布,通知各部门组织学习,就认为大功告成。事实上,制度的落实过程如果缺少监督,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有专业部门去考核,做到责任明确。而且监督考核机制需要切实可行,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 1、制度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协调人与人关系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所以企业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衡量的标准有四点:一是制订制度是否有明确标准;二是制度是否具有实用性;三是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四是与上级要求是否合拍。举个例子说明:假设三个人要分一块金币,如果由第一个人切金币并且又先挑金币,尽管你对切金币的人进行反复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很难保证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如果我们从制度上这样规定,可以由你第一个切分金币,但是必须让其他两个人先挑。制度稍作调整,结果会怎样?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尽量做到平均,因为一旦分得不均,吃亏的是他自己。检讨一下我们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种分币法,热衷于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空洞的说教和作指示上,对制度本身的缺陷却关注甚少,而这恰恰是制度难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原因。 2、制度的制订程序要规范。既然是制度就必须规范,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凌驾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但如何保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规范制度的制订程序,企业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员工,这些制度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经济效益,制度的发布更应规范、透明。应遵循以下程序:(1)企业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制订制度初稿;(2)基层管理部门初审并修改;(3)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修改意见;(4)根据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5)基层管理人员将修改后的制度报专业管理部门审批;(6)企业高级管理层审查,签署审批意见后的制度发布执行。只有按照规范的程序所制订规范的制度,才能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保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避免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和发生。 3、制度的内容要量化。管理是一门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否让高素质的员工把事情办好,更重要的是让素质一般的员工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位员工在执行同一项命令时,能够按照管理者的意识,把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好。这里所说的 “保质、保量、按时”就是一个量化管理的概念。我们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制度的内容就要量化,要让企业员工知道去做什么,到哪做,什么时间做,怎么做或做到什么程度。这些内容都要在制度里明确量化,这样才能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知道工作怎么干,工作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员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企业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员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许许多多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职工,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所以对于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只要你是企业的员工,你就必须接受,而且必须按现有制度来执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就是说,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制度不管的人。制度的执行标准都一样,这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一个保障。有了好的制度还要有规范的执行者,人的因素不可忽略,毕竟制度的执行、考核还是要由执行制度的人来完成,所以制度的执行者要一碗水端平,保证制度执行公平公正,才能真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制度的考核要严格。有两个著名的管理学定律——酒与污水定律和木桶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污水和短木板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惊人的破坏力。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间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如何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是光有完善的制度就行了,还要有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执行,领导也不例外。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5、制度的修改要及时。企业的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否则“污水和短木板”就会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妨碍企业的发展。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及生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制度的修订要注意及时和定期。当设备更新改造了、当工艺流程发生变化了、当运行参数重新调整了,那么制度就要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就要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就要及时变动,巡回检查路线图就要及时重新制作,这就是制度的及时修订。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时,就要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和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是执行力不够的要加强考核力度,是制度有缺陷、不完善的,要组织有关人员修订完善制度,这就是制度的定期修订。 科学、统一、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与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克服企业制度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难题,提高制度执行力,才能培养融洽、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不断壮大。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一、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二、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的改变,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及其实施计划进行修订。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公司各部门或子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的宣导推广。四、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效果分析五、负责公司电子刊物模块所需信息进行编辑,并对已发布的内容进行管理。六、紧密联系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实际,编写形势任务宣讲材料七、负责公司各宣传阵地标语口号的编写工作八、抓好对外宣传报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九、负责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工作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如何有效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三、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四、加强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企业在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后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等。诸多的问题出现后都会影响我们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臵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针对一个企业不可能聘用这么多的人,所以应该在企业内部发掘一些功底强劲的人员,并实施严格的培训,使他们达到专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既解决了长期依赖外部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臵。可谓一石二鸟。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

企业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指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的发展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连续性。企业文化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是企业本身的文化色彩,即是企业主体留给外界的形像,就是企业的自身形象,另一类就是企业的内部文化活动的总括。在这里我所要说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工人对企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企业对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我们的企业当中,各种规章制度可谓建全,这些规章制度是企业通过几十年的血与泪的教训换来的,它们保证了中国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可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的企业文化却有些滞怠,没有考虑到新形势下对企业新的要求,因为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也在发展。企业文化具有连继性,如果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领导阶层没有注意到企业文化方面的发展,中断了积极方面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就会出现一部分虚空,员工的头脑中没有新鲜的东西进行补充,往往会被一些其它的东西所代替。长期来,企业内的员工各自有各自的活动范围,各自的群体,长期来的枯燥生活缩小了各群体间相互的接触,很多的人之间没有交流,在封闭的环境中少了很多的活力,对很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人与人间的冷陌是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阻碍,使员工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能够从心里产生一种主动,然而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更要求企业员工间紧密的配合,坚固的团结,所以企业内部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和内部生活文化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政治思想的管理,更应该加强企业内意识形态的管理,树立正确的企业思想和人生观和社会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个单位的员工好赌博,或天天脑子里只想着赌博,这就是这个单位的氛围,给别人的印象,这个单位都是赌鬼,一提到赌博就想到这个单位,换句话说赌博就是这个单位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对企业来说,现在的文化、政治思想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将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进行统一,改变消极的生活工作思想,倡导积极的生活工作方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生存。增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的文化以展起到增强企业实力的作用。人没有活力,心里就是一潭死水,不会对各种事情产生关心和兴趣,也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没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更谈不上关心企业的未来,如何让这平静的一潭死水掀起波澜,就是企业中文化建设所要做到的,应该由人与人间的接触开始改变人群间的关系,改变群体中人们的意识形态,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培养和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员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认识和生活方式,让人与人间相互接触,相互对话,相互了解,打破人与人间的隔阂,让不同环境内的人都相互流动起来,相互交流,才能达到相互的关心和相互的帮助,才能够养成相互配合,互相协作的产生。人与人间能够相互接触了,就要培养人们心中的企业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相连,就是许多企业提倡的“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责任思想,由每个人的点开始,大面积的形成一个面的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二连公司组织组织露天舞会,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是哈南的职工首先上去进行跳舞,将整个气氛带起来,这就是在现场中哈南人心中的荣誉感,一个人的出现并不简单个人行为,而是代表着哈南的形象,让所在的人们都看到的是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大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对这种精神面貌进行提升,不但是对本单位形象进行关心和维护,而且要对分公司和油公司的形象进行关心和维护,因为点也代表面。如何操作企业文化的发展与进行是一个模糊的却又具体的事情,也是一个比较难操作的步骤。所能做到的就是通过控制住的一部份人起到一个开头的作用,人们常说的“抛砖印玉”,将一些有热情有激情的成员吸引过来,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骨干和精英,并且掌握住他们的爱好和思想动态,引导和支持他们,通过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发展壮大起来。由他们来带动另外一部份人进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去,被带动的这部份人是企业员工中的绝大部份成员,是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成员,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凝聚力都由这部份人群进行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表现就是这部份人对企业的认知和关心程度决定的。在这部份人中可能有建设者,对于有能力者可吸收到上一阶梯当中成为骨干成员。由这一部份人的生活工作态度和生活工作方式来影响最后一部份人群。对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方向是管理者要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企业文化不同社会上流行的文化,它是为企业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和有序进行。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由企业的发展所佐使和控制的。必须利于企业的发展与进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必须保证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是往一种好的态势上发展,对于不利的方面要进行修正和指导,企业管理者必须保证在文化方面的主导权,利则用,有利则疏,把握住企业政治思想的方向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势头是企业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可以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协调性和企业整体思想的统一,对外可以宏扬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稳定企业发展,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把握企业文化方向和动态就是为企业发展服务,发展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和企业建设同步进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健康发展保证方向。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帮到你,一定要“采纳”。谢谢您的举手之劳! 您说得很有道理,十分感谢。但我想要具体的操作办法,如公司宣传口号,橱窗,手册,这些的具体怎么做,因为我这方面一点都不懂

跪求:企业团队建设有什么意义

团队建设的意义在于:1、团队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2、团队具有凝聚功能。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3、团队具有激励功能。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4、团队具有控制功能。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措施供参考:  1、晨会、晚会、茶话会、总结会。就是在每天的上班前和下班前,或者是用若干空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有固定或者不固定的,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内部培训以及员工思想小结。让员工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并同时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和熏陶,可以讲一些有关励志的故事和典故,定期让员工按照企业文化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判是否做到了企业要求,又如何改进,写出思想小结。  3、张贴企业文化的标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不要搞形象化工程,如果不落实,等于没贴。  4、树立典型。可以有好的典型,同时也要有坏的典型,有奖就要有罚,这是渗透到管理中的措施。给员工标准化的典型,通过典型员工,可形象具体地让大家明白“何为工作积极”、“何为工作主动”、“何为敬业精神”、“何为成本观念”、“何为效率高”,从而提升员工的素质。很多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典型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重要的是私下的沟通,实施好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的控局能力和公众权威力,火候很重要。  5、企业网站文化建设。这和企业的发展规模和人才息息相关。企业可以在网站上进行及时的方针、思想、文化宣传和报道,这需要专人负责实时更新。  6、权威宣讲。聘请或者引用著名企业家进行专业并具有针对性的演讲,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有很大作用的,重点在于企业出哪些人去听,听完了要起什么效果,目的性要明确。  7、外出参观学习。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有学习的机会,关键是你能不能得到这个机会,很多人没有得到,这些是因为努力不够,此方法需要管理者考虑到公平问题和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8、可以选择创建企业创业、发展史陈列室。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这个和企业发展规模和历史有关,也是员工必须要了解的,告诉它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先人的付出,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  9、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唱歌、跳舞、体育比赛、国庆晚会,元旦晚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进去,也是给员工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重要的是让员工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10、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引进新的员工,必然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重在人的选择和文化发展方向的把握。  11、开展互评活动。这也是人资部对员工素质考评时应该做的,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的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选择全体匿名把想法写出来,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积极参与进去,大家互相了解对方,化解内部矛盾纷争。  12、领导人树立好自身榜样、带头进行学习工作。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能否树立权威的管理,全在于管理者能否以身作则带好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文化各个方面了如指掌并且能带头遵守和学习。  13、创办企业报刊。如果企业有实力的话,可以选择创刊。这需要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人才和实力。

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理念文化和规则文化或者说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生根,也就是要共理念到行为习惯。  第一步,R1,入眼  入眼R1,是指企业文化的认知。梳理、凝练企业文化的核心: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写成体系(手册),让全员认识、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具有的,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那么如何达到共同认知呢?  一、氛围营造  1、企业文化手册设计、印刷  2、氛围营造、策划  二.考核   组织全员进行企业文化考核,采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R2,入脑  入脑R2,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可。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可、感觉自己的企业文化。  入脑的主要步骤方法:  一、宣讲与培训  1、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2、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3、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4、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5、为基层员工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讲培训  二、考试  1、借助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看板等方式。  2、组织企业文化考试。  第三步,R3,入心  入心R3,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讨论、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同、感受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讨论与研讨  分专题进行讨论,分层级进行研讨。  二、征文、演讲等比赛  三、故事征集  四、成果汇报  第四步,R4,入行  入行R4,是指企业文化的践行。通过讨论、公开承诺,让理念变成行为,让全体员工践行、体验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汇总讨论成果,形成行为规范  二、汇总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  三、对照行为准则、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  四、理念变为行为  五、长期坚持,慢慢形成习惯。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企业文化建设目的的不同,会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文化建设深度、文化建设成效都会存在显著差别。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随着中国企业对文化的认知的逐步深入,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上世纪刚盛行企业文化热的时候,建立企业的CIS系统成为了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企业文化还会想到就是做企业的CIS系统。本世纪初,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需求已经超越了CIS能满足的范围,于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与宣贯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但这时候很多企业又走了很多弯路,例如过分追求文化理念的描述形式,为了让自己的文化更具有“文化气息”,将中国很多古典文化强行嫁接到企业文化上,造成了“泛文化”现象的泛滥。而且这一趋势也直接导致了员工不能简单清晰地理解本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最近这几年,企业对文化的认识更加地务实,于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开始逐步的结合,最终中国的企业对文化的需求开始逐步步入正轨。因此通过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演变历程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才会发挥企业文化的诸多功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也就渐渐归结到以下目的: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渐清晰企业的价值倡导,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员工的工作行为,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同心动力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简单、清晰、实用、有效”的原则,也是最先提出“企业文化管理”概念的咨询服务机构。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真正起到推动与提升的作用,单单靠一个文化手册以及后期的培训宣导是做不到的。这需要企业要将的精力放到文化后期的“深植”过程中。通过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的确立,一方面要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与之对应,一方面要梳理文化价值倡导中的能力素质以作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从文化价值观确立,到能力素质提升,再到关键业绩指标改善,最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联动机制。

文体活动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营造独特、高品位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笔者得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中的活跃因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文体活动能活化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农发行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表现在“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十六个字中,渗透在农发行的企业使命、管理制度、行为风尚等一系列精神、物质层面;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载体像网络一样交织在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感觉、思维的敏感程度与客观环境息息相关。员工工作生活在节奏单一的环境里,必然引起精神上的倦怠,形成行为的惯性,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必然放慢。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既简单明了,又直接生动,使员工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文体活动像活化剂,把企业文化中呆板、教条、机械的东西变得生动活泼、绚丽多彩,能够强烈地刺激员工心理上的兴奋点,使其能够振作精神,应对挑战。 二、文体活动能使个体意识行为转变成集体意识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散漫的、无序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评判标准来评价事物、处理问题。而组织强调的是集体主义观念和行为。如果一个组织缺乏整体观念,集体意识时刻处于不稳定、松散的状态之中,将会是一盘散沙。因而,如何把散漫的独立个体行为变为组织系统中的集体行为,是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文艺活动具有目的的统一性、动作的协调性、整体的合作性、信息的沟通性,能够有效地带动参与者走出个人的思维范畴,达成集体的共识。首先,由于文体活动的集体性质,要求每个员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放弃狭隘的个人偏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其次,文体活动的集体规则和目标强烈地限制、修改着每位员工的个人认识,规范员工的个人行为,使员工服从集体目标,达到统一和谐。再次,文体活动能够弥补松散个体意识中凝聚力的不足。通过文体活动,员工之间可以减少摩擦,缓解矛盾,产生信赖,进而密切合作,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向心力。 三、文体活动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在工作之余已不满足于消极的休息,期望用集体的娱乐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缓解一天工作的紧张。员工还希望通过娱乐满足自身的兴趣,释放过盛的精力和不良的心绪。同时,随着员工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他们把欣赏文艺作品,组织文艺活动,研究书法、绘画、摄影等作为美的追求和享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为员工展示才艺创造空间,为员工培养才情提供条件,能够满足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体现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员工会自觉自愿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的活动中来。利用文体活动的这种特质,可以潜移默化地教育员工,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统一的自觉行动,较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四、企业文化能够反作用于文体活动,促进其蓬勃发展 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它既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又接受企业文化对它的反作用。企业文化对文体活动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拓宽了文体活动的空间,使其内容和形式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二是企业文化体现了广大员工的理想、信念、抱负和情操;同时,企业文化是管理理念的表现,深刻地影响着员工的精神和行为,使其活动按照管理者希望的方向发展,能够优化文体活动过程和结果。三是企业文化能够提升文体活动的品位,使其由单纯的休闲型、娱乐型,向艺术欣赏、艺术创造的高雅型转换。

建站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填写

采购需求

采购产品: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公司名称: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提交